李克东“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和精品课程建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和精品课程建设 李克东 南昌 2005-08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 二、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三、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 教育信息化的含意 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 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 需求的人才,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标志 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和有效 的应用; 环境—具有适用的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资源—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师资—有一批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出一批能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标准—形成相关规划、规范、标准和管理机制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和有效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程覆盖面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时覆盖面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师参与覆盖面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学生受益覆盖面 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责任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促进者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者 教育技术专业要成为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 二、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2003年启动,2004年第二届,目前正在进行。 目标:2003-2007年,国家建设精品课程1500门 精品课程建设要处理的几个关系 在内容体系上,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教学队伍(20分) 1-1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8分) 1-2 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4分) 1-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8分) 2. 教学内容(25分) 2-1 课程内容(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11分) 2-2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8分) 2-3 实践教学(6分) 3. 教学条件(17分) 3-1 教材及相关资料(7分) 3-2 实践教学条件(5分) 3-3 网络教学环境(5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8分) 4-1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10分) 4-2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8分) 教学效果(20分) 5-1 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6分) 5-2 学生评价意见(6分) 5-3 课堂实录(8分) 特色及政策支持 建设教育技术专业精品课程 学习论-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 ( 2003年,桑新民等,华南师范大学) 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2004年,谢幼如等,华南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 (2004年,张剑平等,浙江师范大学) 多媒体画面语言 (2004年,游泽清等,天津师范大学) 精品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专业的关系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 网上资源设计与建设 视频制作质量的保证 网站的运行与监测 精品课程的建设的评估 三、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1、用起来——本专业课程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 2、创经验——探索和总结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经验和规律 3、出案例——建设优质示范性课程,形成可供共享的案例 教育技术专业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责任 教育技术专业应承担的责任 科学规划 基础研究 研发标准 教师培训 开展试验 指导实践 开发案例 参与评估 案例一:——广东高校教育技术“151工程” 2001年广东省教育厅颁布《广东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实施方案》(粤教高[2001]108号) 基本任务:在“十五”期间,组织广东高校教师 开发100个专题学习网站 建设50个专业公用资源库 开展100项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目标: 推动广东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促进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丰富充实广东高校学科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教育教学作用 转变高校师生教与学的观念和方式,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专业在“151工程”中发挥的作用 (1)设计方案,制订规划 (2)先行试验,探索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