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ppt

发布:2017-02-11约4.98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 与精品课程建设 张 正 义 调研员 二00八年五月一日 高等教育三大职能: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师资、图书、实验室。 高等教育的三个学科、专业目录文件:招收研究生和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本科教学专业目录;高职高专教学目录。 高等教育改革的三句话: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是先导。 一、学科、专业、课程的内涵 美国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论》中认为,学科包括两种含义:一是作为一门知识的“学科”;二是围绕这些学科所建立起来的组织。 从高等教育学的范畴看,学科大致包括教学的科目、研究方向和学术组织这三层基本含义。 学科含义 1.一种知识体系。 2.一种精神规范。 3.一种研究组织。 4.一种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单位。 5.一种劳动分工的方式。 6.一种交流的平台。 7.一种社会管理的框架。 刘小强.学科建设路线与高等教育学的选择[J].江苏高教,2008,(1):23—26. 专业 “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根据科 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 成的门类。” “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 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 专业是大学知识组织化的表现形式,是现代大学中知识专业化与组织化的结果。 专业之构成包括知识与学科、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专业所存在的院系组织以及大学生专业学习之后所获得的文凭。 学科与专业的关系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离开了学科知识体系,专业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一个学科,可以组成若干专业;在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组成跨学科专业。 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 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水平。 课 程 宋代朱熹曾说:“宽著期限,紧著课 程”,“小立课程,大做功夫”。 课程作为一个基本而重要的教育概念, 课程从未真正有过统一的定义。不同的 课程流派对课程作出了不同的定义。 美国学者鲁尔在博士论文《课程含义的哲学探索》(1973)中,列出了119种定义。 根据国内外课程理论家的不同表述或界定,通常把课程界定为: (1)作为指导学校教育的书面文件; (2)作为教育学的下位理论; (3)作为学科领域的同义词。 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高职教育的课程 高职教育课程指课堂教学、课外学 习以及学生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 目标体系,是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 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 1、高职教育课程特点—— (1)课程目标的定向性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在一定的既有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可望达到的程度。 定向性:职业的定向性;地区或行业的定向性。 要求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课程内容的应用性 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取; 强调从业所必须的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知识的传授; 强调熟练掌握技术。 (3)课程实施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与职业活动的过程紧密相关的,体 现为课程的规划、实施和评价是一个相互联 系的总过程,是一种在传授技能与知识的同 时,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 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的能力的过程。 2、高职教育课程类型 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教育的课程类型主要有两种,知识本位的课程和能力本位的课程。 知识本位的课程以传授职业知识为中心,能力本位的课程以培养从业能力为中心。 不同类型的课程其开发的逻辑起点不同。 (1)从职业的逻辑起点出发开发课程。 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 从职业世界向教育内部辐射。从事课程 开发的人员有三分之二是来自企业界的 代表。课程开发方法主要有任务分析法 和专家咨询法。 任务分析是指找出和验证特定岗位工作人员所执行的任务。 步骤: 查阅相关文献 设计职业调查表 选择工人样本进行抽查调查 管理职业调查表 分析所收集的信息 专家咨询法是通过信件邮递向某一领域专家进行咨询的方法。 (2)从教育的逻辑起点开发课程。 理论依据法,就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以及有关的教育理论,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来开发课程。 内省法就是由教师在回顾自己的教育经历后提出个人所认为的最合适的课程内容。 (3)课程的编制方式 模块式课程,模块课程的实质是学习套件,即在学习的单元库中,根据特定的目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