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化学9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9讲 (第五章 海洋沉积作用概论) 第五章 海洋沉积作用概论 海洋是广阔的沉积区,来源: 外源: 陆源碎屑为主 大气尘埃 地外或宇源物质 内源: 生源沉积:生物碎屑 自生沉积:基岩蚀变和冷水沉淀 海底火山和热液作用及海底玄武岩 第一节 物质入海的搬运介质 搬运介质: 机械搬运: 81.0% 河流: 70.5% 冰川: 9.1% 海洋风化:1.1% 风力: 0.3% 溶液搬运:19.0% 河流: 17.2% 地下水 1.8% 第一节 物质入海的搬运介质 水在海洋停留时间: τw=海洋储水量/入海水通量 =13700×1020g/(0.36×1020+3.5×1020)ga-1 =3550a 水在大气停留时间: τw=大气储水量/蒸发通量 =0.13×1020g/(3.8×1020+0.63×1020)ga-1 =11d 其它:…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地表迁移形式: 溶解:10-8~10-9m 胶体:10-5~10-8m 机械:10-3~10-6m 制约因素: 分散度、元素性质、迁移条件 互相转化: 粉碎→溶解→大气 凝聚→胶体→吸附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一、机械迁移——尤斯特罗姆图解 70%沉积物来自河流的机械搬运 影响因素: 流体动力条件:… 颗粒物理条件:… 统计行为,用水力等效颗粒 流速-粒度: 尤斯特罗姆图解…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二、溶液迁移——水化配合物 形式: 水化(合)配合物 含氧配合离子 作用: 增加溶解度: 如:CaCO3→CaSO4、CaHCO3-,溶解性增加。 影响吸附性: 影响生物毒性、可吸收性:如甲基汞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二、溶液迁移——水化配合物 阳离子水合离子 内圈:一般4或6个配位,定向; 如:Ca(OH2)62+ 外圈:H2O受Ca2+静电作用弱,部分定向。 更远:非定向。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二、溶液迁移——水化配合物 配合物:圈内外水被其他配体取代。 内圈: 配合趋势影响因素:金属阳离子电荷越大、半径越小则越强,氧化数位III的倾向于内圈。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二、溶液迁移——水化配合物 配合物:圈内外水被其他配体取代。 外圈: 若外圈,又叫离子对。如Ca(H2O)6SO4。 许多金属离子与SO42-的形成1:1离子对的形成常数接近。 离子对和活度系数效应使其超过溶解度限制。 中间态: 根据形成常数判定圈内外或中间态。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三、胶体迁移——吸附作用和表面反应 呈胶体或吸附在胶体上 胶体性质的影响: 溶解度增大→活度性增强 悬浮稳定性→长距离迁移 吸附可溶组分→低浓度中富集 表面静电荷→共同富集 第二节 元素的表生迁移形式 三、胶体迁移——吸附作用和表面反应 第三节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相对活动性 主要是水溶液引起的迁移 因此—— 水迁移系数、水/岩分配系数 ↓ 元素相对活性、迁移强度 第三节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相对活动性 一、水迁移系数 Kx=mx100/a·nx Kx:元素x的水迁移系数,反映水环境中迁移强度; mx:x在水中含量 ; a:水中残渣含量; nx: x在矿质残渣中百分比。 Cx=Kx,1/Kx,2 Cx:相对性系数,反映迁移相对性,越大越可能富集 Kx,1或2:不同环境下的迁移系数 。 例如:Zn(见书)… 第三节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相对活动性 一、水迁移系数 元素的迁移形态、迁移系数、迁移相对性系数是分类依据。 第三节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相对活动性 二、元素的水-岩分配系数和海洋停留时间 Kysw=Cyw/Cycu Kysw:元素y在水-岩分配系数,反映表生条件下的活度性; Cyw:y在水中的浓度; Cycu:y在上部大陆地壳中的浓度。 第三节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相对活动性 二、元素的水-岩分配系数和海洋停留时间 τ=M/F τ:元素在海洋中的停留时间,研究元素分布有重要意义; M:元素在海洋中的总质量; F:元素的海洋年平均通量。 τ确定方法: 河流输入量 海洋沉积量 第三节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相对活动性 二、元素的水-岩分配系数和海洋停留时间 三类活动性: 强:lg Kysw-2.5,lg τy6,强烈富集水体,如:… 低:lg Kysw-6, lg τy3,海水中含量低,如:… 其中Nb、Sn、Be是高温气成热液作用的成矿元素。 中等:… 较活动,低温成矿元素; 难活动,高-中温热液成矿元素 * 什么是沉积作用? 表生迁移? 流速降低,则沉积 细颗粒时界线宽,因为粘土和粉砂间粘结力比砂粒大,易压实和固结,而更难剥蚀。而且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