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及趋势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及趋势分析
1.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在国家宏观经济总体发展的态势影响下,在城镇化进程和住房需求强力推动下,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矛盾。不过,随着房地产调控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我国房地产将进一步朝着预期的方向健康发展。
1.1土地市场
图表4 2001-2006年土地购置、开发面积及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CREIS)
全国增量土地供应下降,存量土地开发加强。
在土地购置方面,2006年全国累计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6791.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8%。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在2004年越过39000万平方米大关后开始回落,2005年减少了3.8%,2006年进一步减少3.8%。
在土地开发方面,2006年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6605.6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近4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3%。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增幅在2003年达到峰值20.2%后出现短暂回调,2004年土地开发面积下降了5.3%,从2004年开始迅速反弹,2006年增幅达到17.3%,增幅较2005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从各区域土地供应情况来看,东、中部地区土地购置面积恢复增长,西部地区土地购置面积继续增长,但增幅大幅回落;各地区土地开发面积增长速度减缓,中部地区甚至下降。
1.2房地产开发投资
图表5 2001-2006年房地产/住宅开发投资及增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处于正常投资增长区间,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略低于全国水平但有所加快。
2002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率25.5%,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年均增长率26.1%。2006年,19382.46亿元,21.8%,13611.62亿元,同比增长25.3%,商品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70%。2005、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连续两年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回落至17.6%。
图表6 2004-2006年全国35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增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但略低于全国水平。2006年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145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增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图表7 2001-2006年各物业类型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趋于合理,投资重心朝住宅类偏移。
2006年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幅分别为21.0%和15.0%,均低于商品住宅25.3%的投资增幅。即,住宅类投资比重上升,而非住宅类投资比重下降。200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占70.2%,写字楼占4.8%,商业用房占12.1%。
图表8 2006年各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程度、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以及地方政策支持程度的不同,房地产市场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东部地区仍然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重心,全国19382.46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中,近三分之二集中在东部地区。2006年,东部、中部、西部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分别为63.9%、18.2%、17.9%。
图表9 2006年各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尽管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重心仍在东部,但目前正向中、西部地区偏移。
2006年,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分别为30.8%和30.3%,高于东部地区17.4%的增幅。且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更加合理,住宅尤其是经济适用房投资增幅明显高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幅。体现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资政策倾斜的结果。
1.3商品房供求状况
(1)供给状况
图表10 2001-2006年房地产开发建设增幅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
竣工面积首次出现负增长,而施、新开工面积增长相对稳定,增幅略有加大。2006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94090.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1%,增幅与上年持平;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8131.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1%,增幅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53019.36,同比下降0.6%,这也是2002年以来的首次出现下降。
全国商品房建设增长速度呈现倒U型,虽然目前有效供应下降,但潜在供应增长稳定。供应速度从2000年开始加快,2003年达到最高峰,此后增幅不断下调。2006年,施工、新开工面积增速略有反弹,竣工面积继续回落。
图表11 2004-2006年各区域住宅新开工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