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5声现象.ppt

发布:2016-12-01约5.08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声 现 象 2.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1. 在图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2. [2005·黄岗课改区]如图a所示,伍实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轻,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 振动 物体发声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0、在班里举行小型音乐会,张刚同学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1),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 ” 的声音来.这些声音的________不同.但瓶子的顺序排乱了,正确的瓶子编号是________.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相关知识 1.噪声及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均为 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 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 管处加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 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 在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 住耳朵等。 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丁 丙 抽气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 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 中考连接 C 3.关于噪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 B.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D.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4.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烈的迪士高音乐总不会成为噪声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噪声 C.现代的高科技能杜绝噪声的污染 D.消除噪声的有效办法是关闭所有声源 B B 四、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蝙蝠靠 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 探测海深或鱼群。 2、声音诊病:如B超。 3、声波能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精细的钟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中考连接 a b c *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四.声的利用 产生: 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传播 条件: 需要介质 速度: 与介质种类有关 形式: 声波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分类 乐音: 噪声: 不可听声 超声波: 次声波: ★ 考点一、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知识点: 1、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识点: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知识点: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考点 三、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