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六单元 23 出师表 (2).ppt

发布:2025-04-01约5.06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分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答案:这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清晰。1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①知恩图报。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②有政治远见。诸葛亮能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是一个颇具政治远见的能人。12.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结合课文说一说,你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答案:示例: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拓展阅读[2024·安徽中考改编]【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注释】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舰队。13.解释下列加点词。(1)臣本布衣______(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3)终不为妻子计______(4)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______平民拜访考虑估计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答案: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案: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2)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答案: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求援军,但没有人答应。16.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乙】两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答案:诸葛亮、关天培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都具有勇担重任、忠诚报国的爱国精神。解析:乙参考译文道光二十一年春正月,英军进攻威远、靖远等炮台。防守这里只有几百个瘦弱的士兵,关天培派遣将领痛哭着请求援军,但没有人答应。当初,关天培因为海运的事务到京城,有时和老友在酒店喝酒……不久感叹说:“大丈夫蒙受国恩,国事有急,为国而死罢了!终是不应为妻子儿女考虑(而贪生怕死)。”关天培的母亲八十多岁了,长子奎龙,是吴淞的参将,之前战死了。他幼小的孩子先被送回去。等到这时,就封了一口木匣寄给家人,木匣非常的坚固不可打开。关天培死后家人打开看,里面仅有数枚掉落的牙齿,几身旧衣罢了。关天培已经自己估计敌众我寡,难以抵挡,并且又没有援军,于是决定自己定下计策,住在靖远炮台,日夜督战。不久,英军的舰队突然到来,关天培率领游击(“游击”在此处表示官职)麦廷章勇猛地登上炮台,大声呼喊,督促、激励士兵,士兵们的呼声撼动群山。海水汹涌澎湃,白日光线昏暗如同黑夜,从卯时一直到未时,被杀死击伤的敌人超过自己一方,关天培自己也身受数十处创伤,鲜血淋漓,衣服和盔甲全被染湿了。****************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第六单元23出师表一课一法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例句:而竖其左膝。(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竖”)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对应练习:见第5题。)1星题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陟()罚臧否 夙()夜忧叹庶竭驽()钝 以彰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