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美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发布:2018-05-25约4.27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美学》中的应用研究-旅游管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美学》中的应用研究 祁 玲 随着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带来较大积极影响的形势下,笔者尝试将其运用于《旅游美学》课程教学当中,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试探对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旅游美学》教学中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实践教学,总结了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本门课程中应当注意的两个关键环节,即任务设计和任务完成,并详细阐述了任务设计时应注意的要点,以及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旅游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旅游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以旅游审美对象(即旅游者的观赏对象)、旅游审美主体(即旅游者)和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其研究对象的美学分支,是旅游学与美学交叉的边缘学科。由于旅游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与物质生产和各经济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旅游美学既有别于一般的美学原理,也不同于美学的其他分支,如绘画美学、音乐美学、诗美学,它既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理论,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一、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旅游美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鉴于《旅游美学》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多,笔者尝试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旅游美学》教学中。 (一)实践活动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旅游美学》课程学习内容大致包含四大板块,即美学基本原理的介绍;书法、绘画、园林、建筑、雕塑等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导游和饭店工作人员与旅游者的审美关系;饭店实用美学。由此可见,《旅游美学》所涉及美学理论知识较多,学习内容非常广泛,具有较大的知识量和较强的综合性等特点,并且要求和实践能够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知识量比较大,教师往往会采取通篇讲的方法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否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学中除了展示大量图片外,几乎与真实的环境是脱节的,一切的理论皆是纸上谈兵,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引起学生共鸣了。事实证明,此课程的学习仅仅只有老师唱“独角戏”是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需要学生的配合,这就需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风景区去体验,对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将园林、古建筑、雕塑,酒店等场所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将课堂内容融会贯通。 (二)布置任务能有效激励学习目标的完成 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当中,教师有必要在学习每一部分内容之前便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必然会积极地投身实践环境去体验,除此之外,有了确定的任务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会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听教师所教授的理论内容,以便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证明,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旅游美学》的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决定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是任务设计和任务完成。 二、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法是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任务设计是教学进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通过实际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笔者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一)任务围绕章节重难点内容进行设计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紧扣主题,围绕着章节的重难点内容设计,才能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有意识地重点关注章节的重难点,例如,在《风景审美与旅游观赏原理》这章中,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风景美的各种特征,而且能运用风景观赏的基本原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出他们所熟悉的景点,诸如峨眉山、青城山、黄山、泰山等著名风景区表现了风景的何种特征,再让学生回答去香山、九寨沟等风景名胜的最佳季节是什么时候,通过类似的提问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他们明白本章的学习内容,紧接着再布置任务,通过学习要完成什么任务目标,笔者在此章节中设计的任务是对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的风景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欣赏九寨沟风景时应把握哪些基本原理。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明确了本章的学习重点和学习任务,他们会为了完成任务而认真听讲,并且会积极地查阅资料以达到圆满地完成 任务。 (二)任务设计难度适中 任务设计时应注意把握难度,不能将任务设计得太难,这样会让学生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而且效果不好也会影响他们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但也不能设计得太简单,以至于没有经过认真听讲和查阅资料便可完成,这样也失去了布置任务的价值。例如在《中国书法欣赏》这章中,要求学生能理解书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