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 (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田有顺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理论兼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的实际技能,能在工作岗位上从事业务范围内的设计制图工作。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创新教学,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要以能力本位、学生主体、任务训练为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打造实践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课堂任务为驱动,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式,此教学法真正体现了中职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适合这种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利于掌握实践操作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把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
整个教学过程要做好这几个过程: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总结三个基本阶段。现在以我在基本几何体教学中画正三棱锥的三视图为例,谈一下我对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任务设计
1、分析教学任务,确定任务目标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体——棱锥的三视图及其表面点的投影。这节内容是平面立体的典型代表,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这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2、任务的执行
这个过程是关键,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巡视全班,注意观察所有同学完成任务的情况和进度,根据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作出启发式的提醒,甚至要求个别较差的同学暂时停下来,参考一下在讲台上演板的同学的画法,得到启发后再去执行要完成的任务。
三、任务总结
1、作品展示、互评
学生完成任务后,首先让同学们评价一下黑板上演板的同学完成的好坏,跟自己进行对照,老师对讲台上演板的同学完成的情况作出评价,并展示正确的解答。下面是用辅助直线法完成的三棱锥表面点的三面投影。
同时推荐优秀作品大家兴赏,并让大家想想自己的作品跟他们相比,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甚至错在哪里。
2、教师总结
作品展示完了以后,大家心里都有数了,相信都会有一定的收获的启发。最后老师根据整个过程的实施和结果,总结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和这次任务存在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中职教育,在探索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机械制图也面临着传统教育教学的改革。社会要求中职学生不仅要有操作熟练的技术,还需要有自主学习的潜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正好符合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也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