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语 17秋《课程理论》作业1234满分答案.doc

发布:2017-11-28约6.93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秋《课程理论》作业_1 一、单选题 1.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博约兼顾”、“学思结合”等教学主张出自于《()》。 A. 学记 B. 论语 C. 弟子规 D. 大学 答案 B 答案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 2. ( )教学方法教师为配角,间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生产性学习。 A. 提示型 B. 自主型 C. 共同解决型 D. 引导型 答案 B 3. 侧重于陶冶情操和体验情感的课,适宜选择( )。 A. 引导—发现模式 B. 情境—陶冶模式 C. 自学—辅导模式 D. 示范—模仿模式 答案 B 4. 影响课程实施操作层面的主体有:学校领导、教师、()。 A. 教育行政部门 B. 社会集团 C. 课程专家 D. 学生 答案 D 5. ()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 A. 课程内容 B. 课程结构 C. 课程类型 D. 课程设计 答案 B 6. 侧重于形成技能的课,适宜选择( )。 A. 引导—发现模式 B. 情境—陶冶模式 C. 自学—辅导模式 D. 示范—模仿模式 7.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体现在要注意满足学生需要、尊重个性差异、适合学生发展。 A. 合作互补 B. 集体审议 C. 学校文本 D. 学生为先 8. 根据评价()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A. 客体 B. 关注的焦点 C. 目的 D. 主体 9. 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在要注意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开发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取长补短。 A. 合作互补 B. 集体审议 C. 学校文本 D. 学生为先 10. 影响和制约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和教师在教学上的主观追求。 A. 主要 B. 关键 C. 内在 D. 外在 二、多选题 1. 评价一个课程方案主要包括()几个部分。 A. 教材 B. 课程标准 C. 教学任务 D. 课程计划 2. 教学策略都是对一定()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相互之间有联系。 A. 教学规律 B. 教学原则 C. 课程类型 D. 教学原理 3. 知识、儿童和社会是影响课程发展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依据三者在课程编制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可以把课程设计分为三种类型:()。 A. 知识本位课程设计 B. 儿童本位课程设计 C. 学校本位课程设计 D. 社会本位课程设计 4. 课程开发要了解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以及学校现状,从而为课程开发提供必要的信息,制订适切的课程目标,满足各方需要。其中,学生的需要包括学生的发展需要、( )。 A. 兴趣 B. 爱好 C. 经验基础 D. 发展水平 5. 常见的教学媒体分类,是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把教学媒体分为()。 A. 视觉媒体 B. 听觉媒体 C. 视听媒体 D. 综合操作媒体 三、判断题 1. 车里霍尔姆斯于20世纪80年代末建立起“课程的后结构观”。其基本内容是:提出并运用“批判实用主义”来研究课程问题,对“学科结构”进行后结构分析,把课程看成是一项社会工程。 答案 正确 2. 课程与教学研究主要不是为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服务,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理论研究。 3. 建构主义关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1)学习者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3)知识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4)教学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活动机会,帮助、促进学生组织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客观现实。 4. 课程标准是检查、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5. 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其主要代表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人。 6. 教学内容比课程内容的外延更广泛。 7. 按照组织形式的核心要素的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 8. 一般地说,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可大致分为教学设计阶段——展开与实施阶段——检查与评价阶段。 9. 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课程改革。 10. 课程资源既指那些形成课程要素的来源,又指那些课程实施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17秋《课程理论》作业_2 一、单选题 1. 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具有独创性的( )。 A. 教学方法 B. 教学工具 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