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大赛计算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立式塔吊设计大赛计算书
组长:12土木2班 肖志康
组员:12土木2班 张斌鑫、柳晨
目 录
设计说明书
方案构思·······················································2
材料性能·······················································2
结构设计·······················································3
制作工艺·······················································4
特色处理·······················································5
设计计算书
计算方法·····················································6
结构建模·····················································6
内力计算结果·················································6
设计说明书
方案构思
阅读完竞赛规则之后,我们从模型设计的要求、模型制作材料的性能、加载形式和制作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出发,进行了构思设计。
首先,我们确定了C点的设计配重至少为5千克,而A点的配重为2千克。考虑到拉杆的抗拉性能、纸的受拉性能等因素,我们选定了格构式,格构式构件是由众多杆件组成的梁杆系统。就底座而言,如果能够使格构形式主要受轴力,那么不仅能在结构的稳定性上有足够的保证,也能更好地利用纸制圆柱的受压性能。
然后,我们参考了工地上常见的塔吊,塔吊式结构的受力机理是很合理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作改进,相信能有一个较理想的结构形式。
材料性能
在开始制作前,我们用白卡纸和乳胶做了一些实验,并得出了如下结论:
(1)将纸卷成圆筒并用乳胶粘结后,可承受较大的压力,但受长细比的限制,相同质量的纸杆,越短承载力越大,所以,压杆应尽可能短,而且尽量不受弯矩作用。
(2)用2.5cm宽纸条通过折叠,可承受大于200N的拉力
另外,我们还在网上查阅了相同型号白卡纸的一些力学实验数据:
表1. 白卡纸弹性模量
名称种类 层数 弹性模量(MPa) 白卡纸 1 56.9 2 148.2 表2. 白卡纸极限应力
名称类型 层厚
(mm) 拉应力(N/mm2) 压应力
(N/mm2) 备 注 白卡纸 0.3 22.2 7.0 受压计算时需考虑长细比对稳定的影响 表3 空心杆的质量及轴心受压极限承载力
杆内径
(mm) 杆壁纸层数
杆长度
(mm) 杆质量
(g) 受压极限承载力
(kg) 16 3 100 9.4 20.7
结构设计
3.1 结构尺寸
在确定这个格构尺尺寸的设计时,我们考虑了结构的稳定性及自重,经过多次修改,我们最终将结构的尺寸定为:柱高110cm、宽20cm,梁为等边三棱柱,边长18 cm,顶柱至梁顶高10cm。
3.2 主体构造
我们组结构的主体构造模仿了工地上的塔吊结构,通过在细部的优化使悬臂部的力基本依轴力的方式传到立柱上,并用纸带使结构的受力更加合理,尽量减少上部梁的剪力,使该结构具有较强的纵横向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整体性好,稳定性高,自重小。
3.3 杆件尺寸
桁架结构中,各种杆件的尺寸和用量如下表。
表4. 各构件用纸尺寸表
构件名称 长() 数量 1.5 110 4 斜腹杆1 2 24 4 斜腹杆2 2 22 12 横杆 2 18 16 横杆2 2 18 3
梁 底部大杆 1.5 100 2 上部大杆 1.5 100 1 压腹杆1 0.5 20 14 压腹杆2 1 15 2 拉腹杆1 0.5 12 3 拉腹杆2 1 15 2
纸带 纸带 2.5 80 2 4 制作工艺
4.1 大杆
在大杆的制作中,我们发现白卡纸很容易开裂,杆件很容易粗细不均,或变形弯曲。于是我们先用铅笔在白卡纸上每隔5厘米画一条线,涂上适量乳胶,然后3个人同时动手卷杆,在到达刚才画的线时暂停,检查进程是否同步,然后再继续卷杆,卷完后用胶布固定,晾干后再撕下胶布,这样既不会出现大杆绽开的情况,又不会违反比赛规则。
4.2小杆
因为我们同时要追求更大的承重,又要使塔吊自身更轻,所以我们决定将受力不大的小杆做成两层纸厚。并预先将小杆的长度做成比需要的还长6厘米,以便和大杆连接,使节点更牢固。
4.3纸带
在裁剪纸带时,因为折叠后再裁剪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