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专题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新课标岳麓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古罗马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人的葡萄藤被别人毁坏,但是在诉讼时只能说是“树木”,不能说是“葡萄藤”,这个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公民法( ) A.充分保护个人财产 B.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 C.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D.注重调解财产和民事纠纷 [解析] B 公民法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其主体范围仅仅限于罗马公民;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第3讲 │ 备用习题 4.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主张重罪轻罚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解析] D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关键在于“不可枉屈一个”,说明罗马法在运用时注意事实与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 第3讲 │ 备用习题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第一单元 │ 知识网络 古代政治文明 第一单元 │ 知识网络 君主专制制度 专题探究 一、 古代地方三大制度为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 (1)比较:①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②不同点:盛行的时间不同,分封制为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于元,行至今;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封制中的诸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长官的权力可世袭;郡县、行省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其长官由皇帝或中央直接任免;影响不同,分封制曾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但其势力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第一单元 │ 专题探究 (2)认识:①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免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皇帝任免,这是历史的进步;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政区划的发展,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说明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到确立和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影响深远。行省制是以郡县制为基础,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也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第一单元 │ 专题探究 二、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与内阁六部制的比较 (1)相同:①本质:以中央为主体的行政制度;②动机:巩固统治;③结果:保障统治秩序。 (2)不同:①从应用时代上看,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盛行于唐;内阁六部制创立于明中期,清初沿用。②从内部结构上看,三公九卿制是综合性中央行政体制,行政、军事、监察权力融为一体,帝政、国政混为一谈;三省六部制是集决策、审议、行政为一体的中央行政体制;清初的内阁六部制是分权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一单元 │ 专题探究 ③从丞相职权上看,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内阁六部制中内阁在康熙帝时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及南书房互相制约,中枢权一分为三。④从作用地位上看,三公九卿制使专制集权建立并趋向巩固;三省六部制使专制集权趋向完善;内阁六部制促使专制集权逐步走向顶峰。 第一单元 │ 专题探究 三、中央官制的变化 (1)权力中枢机构的设置:秦三公九卿,汉中朝、唐三省六部、宋二府三司、元中书省、明内阁、清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2)权力中枢机构变化趋势:唐的三省六部制代替秦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机构从处理宫廷和朝廷的事务发展为只处理朝廷事务;三省六部制行政权、财权、军权并没有完全分开,到宋代二府三司三权完全分开,互相制衡,说明了相权的分割;从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到明代废丞相,这是皇帝集权发展的必然趋势;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第一单元 │ 专题探究 第一单元 │ 专题探究 四、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历程:①秦朝确立: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等。既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加强了对地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控制。②两汉加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