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
摘 要:本文对于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进行简要梳理,对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利率偏低、供求矛盾、管理机制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小额信贷业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
小额信贷业务是金融机构根据中低收入阶层的贷款需求向其提供的小额度的信贷服务活动。最初的小额信贷模式是由孟加拉国的尤努斯教授创建,并由孟加拉乡村银行首先运行的一种带有扶贫性质的贷款业务,意在满足孟加拉国贫困妇女的资金需求,最终目的在于提供连续的福利性贷款,帮助本国贫困农民获得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摆脱贫困。我国的小额贷款业务试水早在1994年就已经开始,经过数年的摸索和发展,于2000年开始在央行支持下全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推广小额信贷业务。目前,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小额信贷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村信用社自身储蓄业务以及中央银行提供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小额信贷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业家庭小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提供持续的资金周转,实行信用放款、手续简便、随用随贷、贷款利率低于普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长期的实践证明,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获得信用贷款支持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加快和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在发展中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在此过程中暴露出很多不能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小额信贷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体如下:
1.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项目的利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是由小额信贷业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小额贷款利率由央行进行管控,意在扶持广大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而非追求利润收益,虽然这一特点使得小额贷款业务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也使得业务增量不断提升,达到了最初的设计目的,但也客观上为其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低利率意味着该项业务中利息收入较少,农村信用合作社还要扣除人工成本等管理费用,其所能获取的收益过低,不利于激励信用社提供长期持续的服务;低利率贷款还引发了各个阶层对贷款资源的竞争,而真正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户往往得不到帮助,违背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初衷;再者低利率贷款易引发贷款违约现象。由于利率较低,贷款人容易忽视贷款使用效率,对于自身的偿还能力过于自信,对还款义务松懈情绪,导致贷款逾期不能归还,从而引发了较高违约率的出现。
2.小额信贷资金难以满足贷款需求的增量,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速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资金需求的增量也不断扩大,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现有的放款能力十分有限,以自身的存款吸纳能力及外部资金获取能力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贷款需求。此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均在一年以内,附加值较高的农业产业要形成生产规模产生经济效益往往需要更长时间,较短的贷款期款对于这些农业产业的经营者来说压力较大。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跨季节长周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成为可能,短期季节性的小额信贷模式面临挑战,信贷周期与额度的灵活调整势在必行。
3.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小额信贷的主要供给主体,其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整体运营收支能力,与其它开展同类业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相比,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硬件设施,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上均存在差距,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简化贷款手续进而对贷款审核、授信、发放、等程序把关不严,“三查”制度未得到落实,尤其是小额信贷放款后续跟踪管理不到位,导致不良贷款比例攀升,由此造成的信贷风险直接影响着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4.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受到了广大基层农户的欢迎,助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但小额信贷业务能在多大的限度、多长的时间范围内持续下去甚至扩大业务容量,却面临着不确定性。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业务的低利率福利性质贷款供应依赖于中央银行长期的政策支持,以现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的运营收支能力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如何依靠自身赢利能力维持不断增加的小额信贷业务需求是影响未来业务发展的核心问题。此外小额信贷业务无需客户提供抵押担保,这种信贷方式本身蕴含较高的信用风险,而农户的贷款用途普遍为农业生产相关需求,农业生产的风险又有着其特殊性,综合了自然条件,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等等,进一步加剧了信贷风险,而现有的小额信贷风险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针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在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