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研究进展 .pdf
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恶性肿瘤,早期识别和管理子宫颈癌前病变对
于消除子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目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检测是子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则作为HPV阳性患
者的分流方法。然而,这些筛查方法存在低特异度的缺点,增加了阴道镜转诊率
和子宫颈的有创性评估。为纾解这一困境,研究者逐渐关注更高效和无创的子宫
颈癌筛查或分流方法。甲基化事件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针对宿主基因或
HPVDNA的甲基化检测方案已被数项指南推荐用于子宫颈癌筛查。除了早筛早诊,
甲基化检测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或转归预测、子宫颈癌的预后预测及疗效评
估方面均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就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应用
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全程管理的临床价值。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恶性肿瘤,2020年已经成为全球女性第4位高发恶
性肿瘤,居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4位,每年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达6
0.4万和34.2万[1]。近年,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成为女性健康和卫生经济的沉重负担。早期识别和管理子宫颈癌前病变对于消除
子宫颈癌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国内外指南已逐步确立以高危型人乳头状
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作为子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子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则作为HPV阳性患者的分流方法[2]。值得注意的是,HP
V在年轻女性中的流行率高,且HPV检测存在特异度低的缺点,而细胞学检查的
特异度及敏感度均较低,结果判读较为主观,这些均导致阴道镜转诊率和子宫颈
有创评估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如何开发更高效和无创的子
宫颈癌筛查或分流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降低阴道镜
及其他有创操作的转诊率。在众多分子检测方法中,宿主或HPV与子宫颈癌发病
相关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已成为多项指南推荐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方
案。此外,研究发现子宫颈细胞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子宫颈病变负荷、预后、治
疗效果有关。本文就甲基化检测用于子宫颈癌筛查及预后管理的应用现状及研究
进展作一综述。
一、甲基化事件与子宫颈癌发生进展的关系
DNA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是甲基基团在DNA甲基转移酶的
作用下共价结合至基因组胞口密呢-磷酸-鸟噂吟二核昔酸(CpG)岛的胞口密噬5
号碳位的过程。甲基化检测主要分为重亚硫酸盐法及酶法两种检测方法,重亚硫
酸盐法应用最为广泛,是目前常用的甲基化检测手段,而酶法检测相对简易,检
测速度更快,但检测的准确率尚待进一步验证。
大量研究发现,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尤其是宿主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导
致的抑癌基因表达沉默、转录失活与子宫颈癌的发生相关。子宫颈癌相邻组织的
形态学虽然暂未改变,但整体甲基化水平与子宫颈癌组织相同,且明显高于正常
组织,提示,甲基化是子宫颈癌发病的早期事件[3]。目前,已在子宫颈细胞
中发现100余种甲基化标志物,其中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
thelialneoplasia,CIN)II及以上病变(CINII+)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显著增高
的是CADMKEPB41L3、FAM19A4、MAL、PAX1和S0X1基因。C/EBP8基因可能参
与诱导细胞凋亡过程而具有抗癌作用,子宫颈癌组织中C/EBP8基因高甲基化导
致该蛋白表达明显下降[4]。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从HPV感染到癌前病变的
过程中HPVDNA甲基化是普遍现象,且HPVDNA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可能是HPV
致癌的关键。HPV16型L1基因的CpG5962位点的高甲基化状态可作为预测HPV1
6型发生持续感染的标志物[5]o一项对77例HPV16型阳性妇女随访10年的
队列研究提示,HPV16型阳性患者CINIII及以上病变(CINIII+)的10年累积发生
风险约为25%,且HPV16型阳性患者中HPV16的CpG5602、6650、7034、7461、3
1和37位点甲基化阳性者10年发生CINIII+的累积风险是甲基化阴性者的8.9
1.5倍[6]。HPV感染往往也与肿瘤细胞内抑癌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相关。如抑
癌基因RB1的高甲基化状态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