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洞开挖工方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导洞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迳古潭(二)隧道设计为双连拱隧道,进口里程K73+157,出口里程为K73+620,隧道全长463m,线路纵坡2.5%。
隧道开挖区岩性以千枚状板岩,粉砂状千枚岩为主的软质围岩,岩体结构松散,呈强风化-全风化状。开挖区内构造发育,可视破碎带达6条之多。
隧道渗水以第四系孔隙水,构造带裂隙水为主,遇雨水天气,隧道涌水量成倍增长。
2、中导洞开挖主要工程数量:挖石方12000m3,喷射C25砼810 m3,钢拱架支撑246T。
二、机械设备及人员安排
中导洞开挖所需机械、设备见进场设备报验单。
人员安排
人员类别
人 数
隧道一队
管理人员
6
技术人员
8
施工人员
88
隧道三队
管理人员
5
技术人员
6
施工人员
78
三、施工计划安排
为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安排隧道一队、隧道三队两队分别从进口、出口钻进,分台阶开挖,具体进度安排如下图:
进尺2702552402252101951801651501351201059075604530150
进尺
270
255
240
225
210
195
180
165
150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30
15
0
出口进尺计划进口进尺计划
出口进尺计划
进口进尺计划
安排
1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1 4 7 10 13 日期
2002/
2002/9 2002/10 2002/11 年/月
四、主要施工方法
中导洞超前是双连拱隧道的必须工序,通过中导洞的施工,进一步探明隧道开挖区的地质、水文情况,为隧道正洞施工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隧道围岩及构造发育情况,隧道的开挖采取两台阶法施工,掘进施工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反铲挖掘机扒碴,装载机倒退出碴,自卸汽车运至弃碴场的方法。中导洞的临时支护采取锚、喷、网、格栅钢架联合支护及超前支护措施,具体施工方法为:
1.中导洞开挖;
(1)掘进:
采取两台阶开挖,上台阶超前3-5m。根据围岩情况每循环进尺1.0-2.0m。爆破为微毫秒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扒碴:
上台阶的弃碴采用反铲挖掘机扒至下台阶,并与下台阶弃碴一道运出洞外。
(3)出碴、运输
采取装载机倒退出碴,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弃碴场的无轨运输方式
2.中导洞支护:
因隧道围岩较为破碎,且严重风化,为保证施工安全,开挖后应及时封闭,具体施工措施为:
(1)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单根长度3m,间距1×1m,梅花型布置,锚杆采用全长锚固,锚杆抗拔力不小于3.0T;
(2)钢筋网: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钢筋网沿开挖面敷设,并与锚杆尾部焊接固定;
(3)格栅钢架:I类围岩钢架1榀/0.8m、II类1榀/1.0m、III类围岩1榀/1.2m,格栅拱脚处不得超挖,应采取人工挖槽就位。格栅主筋与锚杆尾部焊接固定。格栅纵向联结筋采用φ22钢筋,环向间距1根/1.0m;
(4)超前锚杆:采用φ22钢筋,外插角3-5°,间距30cm,单根长度3.5m,尾部与钢架焊接,平均每2m一环,每环20根;
(5)喷砼:采用C25砼,喷砼厚度15cm,喷砼时应向下而上依次进行。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施工材料坚持先检后用,不合格的材料禁止用于工程施工;
2.施工过程坚持“三检制”及监理检查合格的质量控制制度;
3.洞内每10m设一组观测点,定期观察围岩、拱顶下沉、水平收敛情况,并将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施工技术人员以便对中导洞支护参数、尺寸进行调整;
4.密切观察掌子面围岩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隧道的支护参数。
六、安全保证措施:
1、项目部及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随时可以做出整改乃至停工整顿的决定。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证措施,规范每项施工工序的操作规程,特殊工种、特殊工序的施工做书面安全交底。
3、加强岗前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技能。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七、文明施工,加强环保
1、文明施工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按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组织施工,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主要措施有: 1.1组织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施工现场应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材料、行政卫生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文明施工管理组织。
健全管理制度。包括:个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