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一历史岳麓版单元测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docx

发布:2025-04-04约6.09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评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所示的生产工具逐渐被铁器所取代,开始于()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2“金猪去,玉鼠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是2008年春节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猪”“鼠”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3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图1骨耜图2石犁图3铁器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由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4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的建设施工后,将于2008年底基本建成,这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其中,兴建于2200多年以前,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筒车

C.漕渠D.白渠

5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陕西民间剪纸河北民间剪纸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6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7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8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C.“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D.“公田”为贵族占有,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9春秋末年,鲁国某贵族拥有封地500亩,另外开垦荒地4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

A.500亩B.400亩

C.900亩D.100亩

10“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11“(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段材料可能出现在()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东晋南朝时期

12下列有关中国丝织业发展历程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西周官营手工业作坊里织造出了中国最早的丝织品

B.唐代出现的缂丝技术,以“通经断纬手法自由变换色彩

C.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D.棉布到明代后期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13元朝手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家族手工业B.家庭作坊

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14从隋唐到明清,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B.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加强

C.农村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15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16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广州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工匠“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

17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土地增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