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欧洲赤松在清原引种试验初报.docx

发布:2023-10-16约1.2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欧洲赤松在清原引种试验初报 欧洲松茸的自然分布非常广泛。从西到东非欧非洲大陆6i到东非洲大陆135的太平洋沿岸,从挪威到欧洲7029的癫痫树。这是松属中最常见的物种。该树种是常绿乔木, 可作为庭院绿化及用材树种, 辽宁省实验林场为了引进优良的绿化和用材树种, 丰富辽东山区树种资源, 于1988年从德国引进欧洲赤松种子, 在本场苗圃育苗, 培育2a后, 达到造林苗标准, 1990年春进行造林。现将造林后林分生长情况调查初报如下。 1 大水面、南温 造林地设在辽宁省实验林场地车沟试验区, 位于东经125°18′, 北纬41°50′, 地处寒温带, 年平均气温5.4℃, 年降水量800~1 000mm, 无霜期120d, 海拔600m。棕色森林土, 土质中等肥沃、湿润的山地中下腹, 坡向南, pH值5.5。 2 造林方法 2.1 整地整地整地 在造林前1a的秋季, 按50cm×50cm×30cm规格穴状整地。整地时将穴内的树根、石块清除, 表土回填。密度为1.5 m×2.0m。 2.2 长落叶松、红松林的生长 为了测定欧洲赤松的生长情况, 采用了樟子松、长白落叶松、红松作为对照。4个树种, 顺山排序, 各造20行, 每行50株,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4次重复。小区内立地条件均为一致。 2.3 苗木覆土造林 欧洲赤松、樟子松、长白落叶松苗木均为2年生 (1+1) Ⅰ级壮苗, 红松苗木为4年生 (2+2) Ⅰ级壮苗。在4月中下旬造林。将苗根蘸泥浆后放入挖好的35cm×35cm×30cm的穴中, 使苗木根系舒展, 覆土2/3时将苗木略向上提, 使苗根下垂, 不窝根, 再覆土踩实。 造林后, 采用2-2-1-1次幼林抚育。 2.4 检查方法 2002年秋季, 对4个树种均以山下腹第1行开始30m宽, 从坡底向坡上调查64m长, 调查面积之内每木检尺。 3 不同树种树高、胸径生长的差异 各树种13年生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见表1。 通过对各树种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树高生长之间差异显著, 胸径生长量之间差异极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 树高生长是欧洲赤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差异不显著, 与其他各树种之间差异显著;胸径生长是欧洲赤松与长白落叶松之间差异显著, 与其他树种间差异不显著。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达9.9m, 胸径达6.3cm, 生长量分别高于同龄林分的樟子松的7.6%、6.7%和红松的16.4%、5.0%, 并接近长白落叶松生长量, 说明欧洲赤松在清原地区引种是成功的。 4 同龄林与林分松、林相、树型团状的对比 欧洲赤松引种到辽宁东部的清原县湾甸子地区, 在幼龄林阶段其生长速度大于同龄林的红松和樟子松, 并且林相整齐、树型团状, 匀称优美, 颜色浓绿, 说明引种是成功的。可以作为绿化树种发展, 也可以作为用材树种发展。 今后可以在与湾甸子地区相似的气候、立地条件下推广栽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