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docx

发布:2025-03-16约4.0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预防和解决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引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可能导致的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3.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的发生和对农民工造成的损失。

-预防为主:建立健全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出现。

-快速反应:一旦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依法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妥善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做到依法依规、公正公平。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工程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2.应急指挥中心职责

-统一领导:负责全面领导和指挥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制定决策:研究制定应急处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做出应急处置的重大决策。

-协调指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信息发布:负责对外发布有关应急处置的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3.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职责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其职责包括:

-收集信息: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传达指令:传达应急指挥中心的各项指令,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织协调: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总结报告:负责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三、预防措施

1.加强合同管理

-签订规范合同: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过程中,要求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工资支付的标准、方式、时间等内容。

-监督合同执行:加强对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合同的执行到位。

2.规范工资支付行为

-建立工资专户:要求施工企业在银行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专门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实行银行代发: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代发制度,施工企业将农民工工资足额存入工资专户后,由银行直接将工资发放到农民工个人银行卡中。

-定期公示工资:施工企业要定期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接受农民工和社会监督。

3.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监管

-严格项目审批: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严格审查建设单位的资金落实情况,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

-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监管机制,定期对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农民工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强化信用管理:建立施工企业信用档案,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并限制其参与工程项目投标。

四、监测与预警

1.监测内容

-工资支付情况:定期对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测,重点监测工资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专户是否正常使用等。

-舆情动态:关注有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舆情动态,及时收集、分析和研判舆情信息,掌握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和发展趋势。

2.预警级别及发布

-预警级别:根据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个级别,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发布: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在监测到可能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后,应立即进行分析评估,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括预警级别、预警事项、预警范围、应采取的措施等内容。

五、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

-报告程序:一旦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及突发性事件,施工企业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核实情况,并在1小时内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和副总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