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民工工资拖欠预案及措施.docx

发布:2025-03-17约3.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时有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对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有效预防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预案及措施。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内各类建筑施工、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用人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预防、应急处理及相关工作。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情况的日常监管,完善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快速反应: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农民工工资拖欠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3.依法处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公正、公平、合法地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部门联动:加强劳动保障、建设、公安、司法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四、组织领导

成立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分管劳动保障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劳动保障、建设、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领导小组

-研究制定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应急处理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

-协调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应急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指导、督促各成员单位做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收集、整理、分析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相关信息,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督促各成员单位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协调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负责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地区的沟通协调,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五、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工依法维权的能力。

-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活动,重点对建筑施工、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和劳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规范用工行为。

2.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工资支付情况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的监管,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实名制管理制度等,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加强对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监管,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并建立工资支付台账。

3.强化源头治理

-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等环节的管理,严格审查建设单位的资金落实情况,防止建设单位因资金不足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

-建立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信用档案,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对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单位,在市场准入、招投标、资质升级等方面予以限制。

-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管理,严格执行财政资金使用规定,确保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资金及时足额拨付,防止因政府资金不到位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

六、应急处理措施

1.信息收集与报告

-建立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信息收集渠道,通过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电话、信访举报、网络舆情监测等方式,及时收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相关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并通报相关部门。

-接到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报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了解具体情况,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初步处理方案,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响应

-领导小组根据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迅速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3.现场处置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及时介入调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农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