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说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中的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及作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三大重要作用之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认识,为学生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性作用奠定基础。本节课通过三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呼吸作用概念。
二、说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联系等的分析还需要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另外,七年级学生对于化学玻璃仪器的操作毫无基础,如何创新简易的实验装置是本节课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备课,我把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2.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物征。(二)能力目标:1、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实验材料和实验目的,创新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探究的求实严谨,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增强爱护植被、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
难点:1.设计和分析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2、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较好教学效果,我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演示实验法、探究性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启发式导入新课(3分钟)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再重点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然后我加以引导: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用来构建自身外,还要用来为它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结果等等都需要能量的供给,否则,植物就会死亡。
紧接着我提出问题:那么植物要怎样才能利用到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植物另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20钟)
这个环节总共有三个实验,分别是探究植物的呼吸能释放能量吗?产生二氧化碳吗?需要吸收氧气吗?
对于第一和第三个实验,考虑到实验所需的时间较长,又涉及用到火,所以我采用了教师演示实验法。首先展示课前做好实验装置(插图),并仔细讲解实验装置设计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才能起对照作用。使学生明白煮熟的种子细胞已经死了,没有呼吸现象了。然后在学生代表的协助下,完成实验演示,再通过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而对于第二实验: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吗?我则是采用了教师演示实验法和学生分组创新设计实验法的方式来展开。像刚才所说的,七年级学生对于化学玻璃仪器的毫无认识,如果用教材中实验装置来讲解,学生理解的难度会较大。所以我改用这一套简易的创新实验装置:两个密封的分别装有萌发种子(甲)和煮熟种子(乙)的塑料瓶来代替,在学生代表的协助下,用注射器抽气法演示实验,学生会发现:甲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分析得出结论:植物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接着我鼓励学生对该实验进行再次创新。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现有能力,我会准备了一些推荐器材(插图)(萌发的黄豆种子,煮熟的黄豆种子,塑料瓶,塑料袋,线,带有开关的软管,澄清石灰水,小烧杯,注射器等),让学生得以启发,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创新设计实验方案,并填写实验方案设计稿。实验结束后,请个别小组分享实验方案,我再完善和肯定学生的设计,激发学生继续创新的愿望。
第三个环节:从感性到理论,引出概念(7分钟)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引导学生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再从反应式入手,引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然后再通过列表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类比,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接着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这部分的问题,我主要从促进和抑制呼吸作用这两个方面来选题。
第四个环节: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作用(5分钟)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绿色植物在这里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后指出人类的活动向大气中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