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设计.doc

发布:2017-12-06约1.98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 发生器设计 课 程 名 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院 部 名 称 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 导 教 师 赵国树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1、绪论 1.1相关背景知识1.2课程设计条件 1.3课程设计目的 1.4课程设计的任务 1.5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2、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2.1原理框图 2.2总体设计思路 3、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3.1 正弦波产生电路 3.1.1正弦波产生电路 3.1.2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3.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 3.2.1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图 3.2.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3.3 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 3.3.1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图3.3.2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4、电路仿真结果 4.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4.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4.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12 6、设计结果分析与总结相关背景知识 1.2课程设计条件 1.3课程设计目的提高学生在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电路设计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逐步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方法1.4课程设计的任务 ~10000Hz范围内可调; ③比较器用LM339,运算放大器用LM324,双向稳压管用两个稳压管代替。 2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2.1原理框图2.2总体设计思路可以用于生产测试、仪器维修和实验室,还广泛使用在其它科技领域,如医学、教育、化学、通讯、地球物理学、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通用信号源。集成函数发生器80383 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图中所取的且,那么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为: 就实际的频率而言,可用替换,则得: 如令=,则上式变为 由此可得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幅频响应及相频响应: 和 由此可知,当 或 时,幅频响应的幅值为最大,即 ,而相频响应的相位角为零,即 正弦波电路参数设计:由于RC桥式振荡的振荡频率是由RC网络决定的,因此选择RC的值时,应把已知的振荡频率作为主要依据。同时,为了使选频网络的特性不受集成放大器输入和输出电阻的影响,选择R时还应考虑R应该远远大于集成远放的输出电阻,并且要远远小于集成远放的输入电阻。根据已知条件,由fo =1/(2πRC)可以计算电容的值,实际应用时要选择稳定性好的电阻和电容。R1和Rf的值可以由起振条件来确定,通常取Rf=2.1R1,这样可以保证起振又不会使输出波形严重失真。 因为0.2KHz 20KHz 得R。又因Rf2R1取Rf=2.1R1 可得R1=。设计R要考虑失调电流及其漂移影响,应该取R=R1//Rf。综合上述两个条件可以算出R1的值为11.7~11.7K,则Rf应为24.49~24.49K。实际应用时应当调节这两个电阻的值使其满足要求。 3.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 3.3 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设计结果分析与总结①.输出波形频率范围为10Hz-10000KHz且连续可调。 ②.正弦波幅值为2.3V ③.方波幅值为2.1V ④. 三角波峰-峰值为1.8V,占空比可调. 2.误差分析 ①.参数设计不够精确。 ②.所选可调电阻的调节范围太大,调节不够精确。 ③.调试没能很精确,产生的波形还有细微的失真现象,记录数据时,读数不精确导致误差产生. ④.选用的实验元件存在系统偏差. ⑤.选用的实验元件受温度的影响,实验时间过长导致的误差产生. 3.改进该实验,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 选取精确度较高的实验器件,在选择可变电阻时要考虑到其要调节的范围,尽可能的选用与要用最大限度接近的可调电阻,在振荡电路中可调电阻最好用双滑式可调电阻 在调试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把波形调节到不失真,调节频率时用同轴电位器,这样不仅避免了调节困难,还能使调节的精确度更高. 7、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杨欣莱.诺克斯王玉凤刘湘黔电子设计从零开始, - 9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