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心理学陈述性知识的学习.ppt

发布:2020-02-21约2.81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含义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类型 三、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意义 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五、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陈述性知识的含义 ※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类型 ※奥苏贝尔认为,根据学习的方式,有意义语言材料的学习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以及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有意义材料的学习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三、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意义 (1)在个人的生活或学习中,需要大量的陈述性知识; (2)在个人职业生涯中需要大量的陈述性知识; (3)陈述性知识是构成其他能力的基础; (4)是思维的工具。 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 新信息短时记忆 新构建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 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学习过程 注意与预期(心向) 激活原有知识(认知结构变量) 选择性知觉 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精加工) 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组织) 根据需要提取信息(提取与建构) 教学过程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3.呈示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识理解; 5.指导学生复习与记忆策略 6.测量与评价认知结构的特征 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的模型 ※皮连生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和安德森的激活理论,提出了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的模型 五、陈述性知识的掌握过程 ※奥苏贝尔根据其研究提出了三类有意义学习的方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一)表征学习 ※表征学习又称符号学习( ),是指学习某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个体开始时不知道某个词代表什么,它的意义如何的,他必须学会这些符号代表什么东西。 ※表征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和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 早期阶段 听到“狗”这个词 视觉刺激 (狗的印象) 听觉 刺激 实际的狗 后期阶段 说出“狗”这个词 语音 刺激 狗的视 觉印象 认识结构 表征学习阶段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教师要讲解氯气的分子式,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化学符号“2”,那么学生是无法直接理解它的意思了。但是教师如果先拿出一瓶黄绿色的气体,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氯气”,再告诉他们“氯气”所对应的化学符号“2”。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如果把化学名称和化学符号多次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只出现“2”这个化学符号,也会引起学生对“氯气”这个名称和黄绿色气体的视觉印象。这时,“2”这个词引发的认知内容,与实际的氯气引发的认知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学生会注意到化学学习中不同的物质要用到不同的化学符号表示。 (二)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 )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学习可以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个阶段: ※ 1.概念形成是指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同类关键特征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由于概念形成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和成人学习的初级阶段。 【案例分析】学习“正方形”这一概念,就是要掌握正方形的关键特征,即有四条相等的边,各内角都是九十度。如果“正方形”这个符号对学习者来说已经具有了意义,那么这一概念就变成了代表概念的名词。 ※ 2.概念同化是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新概念,属于接受学习。利用概念同化形成的概念更为清晰、精确。 【案例分析】对“电离平衡”的学习可以采取“概念同化”的策略进行学习。 首先,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化学平衡”的知识,将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建立起联系,初步理解电离平衡的含义。 然后,将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进行精确类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关联点(即异同点)。 最后,在明确了二者的异同之后,通过对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分析,将相关的概念从不同侧面联系起来,形成概念的整体结构,使“平衡”的概念进一步扩大。 (三)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 )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它既可以陈述简单的事实,也可以陈述一般规则、原理、定律、公式等,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