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蛋氨酸PET显像应用.pptx

发布:2023-06-10约2.1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蛋氨酸PET显像应用第1页/共19页 存在的问题用传统的影像诊断技术很难区分脑肿瘤复发和放疗后坏死第2页/共19页 CT和MRI 诊断的困难①低度恶性胶质瘤在增强CT及增强MRI上往往不表现增强,有时难以与缺血性梗死灶鉴别②由于大部分恶性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增强CT或MRI很难确定肿瘤的范围③由于肿瘤和射线都可以破坏血脑屏障,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在CT或MRI 图像上均可表现为一个逐渐增大的强化灶,被水肿和占位效应包围,以及局部坏死、囊变等第3页/共19页 磁共振波谱(MRS) 和核磁血流灌注用于鉴别脑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但MRS在放射性坏死伴炎性反应时与肿瘤复发鉴别困难,对小病灶或早期病变作用也有限;核磁血流灌注在rCBV(标准化的相对脑血容积) 介于判定肿瘤复发和脑坏死的界值之间时鉴别有困难第4页/共19页 目 的鉴别诊断转移性脑瘤复发或神经胶质瘤与放射性坏死的准确性选取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最佳指标和截取值创新性 首次在临床研究中大样本地评估11C-MET PET及其相关的一些指标对鉴别诊断脑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准确性。(量化指标)第5页/共19页 选取的对象1.辐照后的脑瘤患者2.症状或传统影像技术提示为脑瘤复发或放射性坏死3. 最终诊断明确共77例(51例转移性脑瘤,26例神经胶质瘤)注射6MBq/kg 11C-MET后20分钟行CT,然后行PET。(曾有文献报道60min后成像效果较为理想,但动物实验证实11C-MET在肿瘤内有较长的滞留时间,特别是30min后,是一个平台期,因此注射后20min成像完全满足临床成像的需要。 )方法第6页/共19页 统计学分析SUVmeanSUVmaxL/NmeanL/Nmax第7页/共19页 结 果转移性脑瘤: 所有指标有差异神经胶质瘤: L/Nmax无显著差异第8页/共19页 ROC分析显示 L/Nmean有诊断意义转移性脑瘤神经胶质瘤L/Nmean=1.41灵敏度为79%特异性为75%L/Nmean=1.58灵敏度为75%特异性为75%两者的截断值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坏死组织的病理生理学差别。有报道说,转移性脑瘤的坏死组织中包含有炎性反应而神经胶质瘤中没有;神经胶质瘤的坏死组织中似乎既没有炎性反应也没有血管增殖,这种差别影响了11C-MET的摄取。第9页/共19页 讨 论1992年前研究多报道18F-FDG能准确鉴别脑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近些年来更多的研究认为18F-FDG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曾有研究表明201Tl SPECT和18F-FDG显像在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上都没有统计学差异。)第10页/共19页 11C-MET即蛋氨酸,是一种氨基酸示踪剂,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反映氨基酸的转运、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在肿瘤组织聚集,放射性浓聚会较正常脑组织增高1. 2~2. 3 倍,而在正常脑组织中聚集水平很低→肿瘤摄取的高对比度(18F-FDG通常聚集在正常脑灰质中)MET在脑肿瘤中浓聚可能与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增加、血脑屏障破坏及血管密度增加有关。第11页/共19页 18F-FDG 和11C-MET 正常脑显像图第12页/共19页 11C-MET 正常人全身显像第13页/共19页 第14页/共19页 图2 女,42 岁,左基底节区胶质瘤放疗后,11 C-MET PET 显像示左基底节区代谢稍显增高,但于对侧基底节核团相比,定位线标定位置T/ B 值为0. 95 ,经随访该病例为胶质瘤复发。图3  脑胶质瘤术后患者。a 、d) CT 像示左额叶片状低密度影,有轻度占位效应; b) 18 F-FDG PET 显像,示局部呈大片状放射性稀疏区,并可见一点状放射性浓聚灶,定位线标定位置T/ B 值为1. 34 ,诊断为肿瘤残余;e) 11C-MET PET 显像,PET 显像放射性稀疏区显示不及FDG显像明显,除b 图所示高代谢灶( T/ B 值为2. 28) 外,另可见多个小点状高代谢灶,皆明显高于同层面脑皮质,定位线标定位置T/ B 值为1. 29 ,提示11C-MET PET 显像可明确诊断肿瘤残余,且可显示更多病灶。第15页/共19页 11C-MET局限性82Rb是血脑屏障破坏的敏感标志物,坏死组织高摄取82Rb。曾有研究对比了30例脑肿瘤对11C-MET和82Rb的摄取水平,发现11C-MET能被动扩散通过血脑屏障,一旦血脑屏障破坏,则11C-MET的价值也受到限制。第16页/共19页 18F-FDOPA18F-FDOPA对于低分化的肿瘤和评估脑瘤复发,灵敏度为98%,特异性为86%比11C-MET PET更为理想第17页/共19页 小 结11C-MET在脑肿瘤中放射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