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心理学概述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c. 合作性研究d. 社会文化研究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5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关键期 【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 【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 3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 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差异 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 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场依存 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沉思型与冲动型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沉思型 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 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 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型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智力差异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智力的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 常态分布(中型分布)智力的群体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体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学习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做到: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年龄分班教学、能力分级制】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是教学方式个别化 【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性格差异性格是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