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答案.pdf

发布:2018-01-22约3.6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师大附中2018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 【解析】A项,原文说的是,“从海外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将中华文化分为‘硬 文化’和‘软文化’”。B项,“融入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等‘软文化’”是为了传播“软文 化”,以“硬”促“软”。D项,“也要认识到我国文化的进步性与优越性”不正确,原文说 的是传播者必须“认识到各种文化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2.(3分)D 【解析】“分别提供了例证”不正确。 3.(3分)B 【解析】“‘硬文化”的传播“可以拓展‘软文化’传播的渠道”,但并不是“只 有借助‘硬文化’,‘软文化’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4.(3 分)C 【解析】后文中写道“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三叔说的竟然是”,可见“我” 并没有料想到。 5.(5 分)①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和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出三叔的狂喜和乐极生悲。 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比喻,作者把三叔皮肉里含着的笑容比作还没有绽放的 花骨朵,生动刻画了其在听到“我”的问题后,情感上由喜悦转向迷惘的微妙变化。(描 写手法答出两种给 3 分,答出比喻给 2 分) 6.(6 分)①强调了袁五谷和袁丰登两人之间的仇恨之深。②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什么不是 人?吸引读者去阅读文章,寻找答案。③与文章最后“记不清”的答案形成鲜明对照,突 显了这种仇恨的荒唐可笑。(每点2 分) 7.(3分)B 【解析】“主要原因”错,从材料一的内容来看,“考生凭高考成绩即可报考部分 国外大学”确实可以增强其竞争力,但不一定是“出国留学人数创出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 8.(5分)AE 【解析】B项,“但总体呈现大规模下降趋势”依据不足。C项,因果倒置。D项,依据材料 三,是“清华大学”将从2017年起全面推行大类招生模式,并非我国。 语文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9 .(4分)外部原因:①出生人口减少。②出国留学人数增加。③国外高校的有力竞争。 内部原因:部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共四点,每点1分) 10.(3 分)C 【解析】“昔周以冢宰制”缺宾语,这句的宾语是“国用”,“量入为出” 为常见成语。 11.(3 分)A 【解析】“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错,会试通过者称为贡士,殿试通过者才称 为进士。 12.(3 分)B 【解析】“徐处仁与之不和”错,原文有“处仁议不合”,是指徐处仁认为童 贯的想法不对,并非“徐处仁与之不和”之意。 13.(10 分)翻译: (1)(5 分)转运使迎合童贯的意见,弹劾他阻止德政,提倡异论,凌辱使臣。(译出大意 得 3 分,“阿”“格”各 1 分) (2 )(5 分)金人请求讲和后回去,徐处仁上奏说应当在浚、滑埋伏军队,在敌人渡到河 中间时袭击他们。(译出大意得3 分,“伏”“半济”各1 分) 14. (5 分)BD 【解析】B 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 项,“想要得到天下, 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 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 15.(6 分)①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 暑热之苦,巧妙得当。 ②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 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③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 民,感情色彩强烈。 ④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 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 (答出其中两种并简要分析即可得6 分) 语文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4 页) 16.(5 分) (1)怨灵修之浩荡兮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固时俗之工巧兮 (2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7.(3 分)D 【解析】①盘根错节:指树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 ②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