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doc

发布:2018-12-09约1.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云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B【解析】A.曲解文意,此语言教学法的核心是“以明确任务为前提完成语言交际”。C.以偏概全,这只是其中一种分类方式。 D.“直接引入”表述不当,还加入“驱动”一词,说明国内学者并非完全照搬。2.(3分)A 【解析】历史沿革指某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本文只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理论渊源。 3.(3分)D 【解析】避免套作宿构说法绝对,对传统作文材料的理解错误。 4.(3分)B 【解析】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说法不准确,应是可见作者情感的压抑与封闭5.(5分)①内容意蕴上,以歌词和节奏来喻指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和故事情节的简洁单调。②情节组织上,起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文章开篇以“歌”来浓缩对老屋的回忆,奠定情感基调;中间以对“歌”的怀想来品评这段往事的意蕴;结尾呼应开头,以“歌声”的回环往复来体现情节的完整性,凸显怀旧的意味。③人物刻画上,表现作者情感的冷峻、克制与压抑。④思想主旨上,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正因为有梦,单调的生活变得复杂,窄小的心灵变得广阔,充满苦难与绝望的现实变得有期望。(评分标准:①②③每点1分,第④点2分) 6.(6分)①“经验自我”是23岁时的“我”,用于对情节的叙述,写出年轻时的“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拉近“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叙述自我”是现在的“我”,用于对过往人和事的评述,写出“我”的所思所想所悟,推远“我”的故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③两个“我”同时在场,让读者既感受主人公的心灵体验,又体会人生的哲理思考,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极大丰富作品的审美内涵。7.(3分)C 【解析】这是“以前普遍认为”的观点,而非本文观点。 8.(5分)AE(2分) 【解析】B.转移支付非必要条件。C.说法绝对,以偏概全。D.文中无据。 9.(4分)①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转移支付增加低收入阶层收入。 ②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尽量缓解贫富分化现象。 10.(3分)C 11.(3分)A 【解析】雅乐以外。 12.(3分)D 【解析】李嗣源是因“军变”而造反的,不是被李存勖逼得走投无路最终造反。 13.(10分)翻译: (1)(5分)梁兵庆幸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乘怠惰发动进攻。得分点:“幸”“怠”各1分,大意通顺3分(2)(5分)我已经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得分点“除”“经年”(经过一年;不足一年;超过一年不到两年;多年或好几年。根据不同语境来体会)各1分,大意通顺3分14.(分)C(3分) D(2分) 【解析】C.延伸的空间是被“拉近”了。D.是自上而下,从小处落笔。 15.(6分)第一问:①过尽险滩,诗人顺风顺水,视界开阔、心胸开朗之喜;②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要有一番作为之喜。(2分) 第二问:①全诗采用由远及近的写景视角,时空开合设计巧妙,以山平水远、苍茫开阔的景色来抒发胸中块垒;②实写眼前之景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地辟天开”的想象中的境界,虚实结合构成一个壮阔宏伟的境界,以此来展现人生抱负;③以比喻的手法极写战鼓雷动、浪涛拍打江岸的声响,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从“百滩过尽失途穷”和“大鱼腾出欲凌空”,来表达难抑的喜悦之情。(4分) 16.(5分) (1)舳舻千里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脂凝夜紫 17.(3分)C【解析】①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②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起初用于形容军队,后也可以用于人。③青眼有加:表示对人的赏识或喜爱。④失之眉睫:指不经意间错失。⑤白头如新: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到老了还是像刚认识一样。不合语境。⑥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18.(3分)D【解析】A.成分残缺,在“完整”后加“的底线”。B.两面一面不搭配。C.歧义。 19.(3分)D 【解析】A.躬临”敝校”谦敬失当。B.寄呈”雅正”谦敬不得体。C.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D.垂青,是希望得到上级的欣赏、重视,受到优待。此处使用正确。 20.(6分) ①拉尼娜是冷事件 ②西部水温上升 ③海表温度异常偏低(分)21.(5分) ②单凭制订出相关行业规定是不能将保护个人隐私工作落到实处的(2分)③单凭政府监管是不能马上提高企业认识、迅速开创全社会共赢局面的(分)22.(60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