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万五千里长征》教案.doc

发布:2018-12-11约2.5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万五千里长征》教学设计 教 者:新关小学 董奇军 授课时间:2010年11月10日 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第五单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的第三课,本课教材由“红军走过的长征路”“长征路,路难行”“讴歌长征”三部分组成,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以及长征途中有代表意义的几个历史事件。教材把长征的相关史实通过故事、诗歌等形式呈现于教材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增强对红军的深厚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懂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2. 了解长征途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3.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受红军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的精神。 2.教学难点: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及故事,收集歌颂红军长征的诗词、图片及其它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了解背景。 1、设置情境。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气壮山河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板书课题)。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2.了解背景:同学们欣赏视频很认真!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3.学生汇报。 4.小结导入。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一方面,因为国民党军队为了剿灭红军队伍,进行疯狂的围剿;同时在党中央内部出现了“左倾”错误思想,使得革命队伍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重创。在敌我军力悬殊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保存实力,进行长征。 二、交流资料,探寻长征路。 1.过渡:虽然长征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我们仍然能够追寻到她的足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那段难忘的历史。(板书:长征路) 2.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8页,拿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资料,填写表格。 起止时间、地点 年 月从 出发, 年 月到达 , 行程 里。 经历了多少个省、自治区 共经历 个省。 重大事件 、 、 、 、 、 、 、 、 。 3.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师相机补充。 4.质疑:刚才同学们提到了“遵义会议”,老师不禁产生一个疑问:红军在长征中,一边行军,一边与敌人打仗,那么为什么要召开遵义会议呢?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5.生汇报,了解遵义会议的时间、意义。 6.师:看来这次遵义会议的确非常重要,不但批判了党内错误路线,而且树立了以毛泽东为领导的正确路线,它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可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一次伟大转折。 三、讲述故事,感受行路难。 1.过渡:“遵义会议”以后,中国工农红军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路。(播放视频) 2.知道老师刚才播放的视频讲的是什么故事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征的故事? 3.结合学生反馈引导:看到同学们准备了这么多的资料,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今天不妨借此机会开个小型故事会,听他们讲故事好吗? (选几名学生讲述长征小故事) 4.刚才同学们观看了长征小电影,又聆听了长征小故事,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5.质辩:老师觉得红军在长征途中无非就是走的路长,除此之外,还可以一路聊天,观赏沿途风景,轻轻松松,哪有你们说的那么困难。你们觉得老师说的对吗? 6.结合学生反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看看红军长征中到底经历了那些困难。 7.小组代表汇报成果。 8.看来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确经历了千难万险(板书:行路难) 9.课文学到这里,老师不禁又产生一个疑问: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红军竟然还是取得了最终胜利,那么他们到底凭借什么力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呢? 10.小组讨论。 11.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12.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积极乐观,这就是长征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四、朗读诗词,讴歌长征。 1.过渡:也就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持下,红军经过13个月零2天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