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技术.ppt

发布:2015-09-06约1.3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技术 谢 明 关于孤独症(autism) 1、神经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 2、1943年由美国神经医生堪纳首次报告(我国1982年由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 3、孤独症目前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是世界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4、表现症状: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和语言障碍,有的孩子表现出行为异常。 5、目前国内常使用(听到)的方法有: (1)应用行为分析法(ABA) (2)结构化( TEACCH ) (3)时光地板(IDR) (4)教育康复方法(MER) 两个基本观念 (一) 孤独症儿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患有孤独症疾病的儿童。既然是儿童,就必然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二)人是一个整体,康复必须坚持心理、生理的全面康复,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目前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出现的问题 一、诊断扩大化是国际趋势 二、康复混乱化是国内特有 三、宣传妖魔化是普遍现象 四、家长恐惧化是康复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技术 一、诊断与评估 1、诊断 触:触诊(直接皮肤触摸、神经末稍检测) 看:观察(目光、行为(安静、多动、恐惧)) 询:询问(孕期情况、生产方式、发病时间) 查:检查(各感觉通道) 2、评估 (1)发展性评估(实际心理发展水平测定,找到教育起点) (2)功能性评估(发现主要问题,为个别化教育奠定基础) 二、语言教学技术 孤独症儿童无语言原因分析: 1、不会腹式发声;2、辨音系统存在问题;3、听觉处理系统存在明显问题。 言语、语言教学方法: 1、近、慢、趣、玩方法; 2、人称代词教学(演示法) 3、 “仿说”改变技术 三、情绪行为改变技术 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成因分析: 1、心理年龄低龄化是其根本原因;2、感觉剥夺;3、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改变方法: 1、注意力转移方法; 2、正性行为支持; 3、提醒。 四、沟通交往技术 孤独症儿童沟通交往困难成因分析: 1、疾病原因所致;2、心理年龄低龄化 孤独症儿童沟通交往特点: 单向交流 孤独症儿童沟通交往方法: 1、口头表述 2、非言语请求支持方法(沟通替代) 五、感知觉统合训练方法 儿童感知觉统合失调成因分析: 1、神经系统完善功能停滯;2、家庭养育方法不当;3、自身疾病。 孤独症儿童感知觉统合训练 1、训练原则; 2、训练要求; 3、家庭训练;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六、社会性发展方法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困难成因分析: 心理年龄低龄化的本质特征所决定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发展方法: 1、走出去 2、请进来 3、走向自然、走向社会 结语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世界级的研究课题,没有万能的方法。但是其目的非常明晰,就是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与家长携手,促进这些孩子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我们的理念是: 正确认识这些孩子,坚持科学的康复方法,让孤独症儿童与我们一起享受国家改革开方的成果,健康快乐地成长。 谢 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