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会计核算基础334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_会计核算基础3341
A
会 计
主 体
C
会 计
主 体
B
会 计
主 体
D
会 计
主 体
24.设定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和算账的问题,并限制了应列入财务报表的物品和事项以及它们的特征。
(二)持续经营
71、定义: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无期限地经营下去。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趋势1
趋势2
2、设定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时间范围,解决了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等问题。
如,有些费用需要在多个会计年度摊销,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
◆能够使企业在会计信息收集和处理上所使用的会计程序方法得以保持稳定。
(三)会计分期
1. 定义:将会计主体连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相等的时间段,分清各个期间的经营成绩和经营责任,运用“应计”、“递延”、“分配”、“摊提”等程序处理一些经济业务,把财务会计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使财务报表尽可能反映某期间内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设定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
(四)货币计量
1、定义: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予以综合反映。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2.设定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计量方法。
第二节 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
可靠性
真实性
可核性
中立性
信息要如实表达,不得造假
信息应不偏不倚,不得歪曲
信息应经得住复核和验证
(二)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经济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使用者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的能力。
投资者和债权人等
其他方面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
会计
信息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
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三个因素: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
相关性
预测
价值
反馈
价值
及时性
A. 帮助决策者对未来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
B. 将决策者的决策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以便于比较
C. 将信息及时提供给决策者
(三)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
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两种含义)
1、同一企业内部在不同会计期间采用会计政策上的一贯性,有关会计信息指标相互可比;
2、不同企业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指标上的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六)重要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原则
又称稳健性原则或保守性原则。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原则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三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一、账户及其结构
(一)账户的定义
所谓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的名称设立,具有一定结构,用来分类、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工具。
★会计科目一般由国家会计制度、准则等统一规定,按其反映会计要素的内容分为以下六类。
销售费用
(二)账户的结构与内容
★ 账户按反映的会计要素内容也分为六类。
★ 账户的结构及组成内容如下:
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
登记业务日期
凭证种类等
摘要:对会计事项的说明
增加额及减少额
余额
业务发生日期
结构1:名称
结构2:格式
(三)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其简化形式
1、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中用来登记有关增减变动数据的那的部分。结构上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数,另一方登记减少数。
账户基本结构
2、账户的基本结构简化形式——T形账户
左方 账户名称 右方
◆其中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相对的另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但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在各类账户中是有所区别的!
(四)账户能够提供的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