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核算的基础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章学习目标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的定义 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假定。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一般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所反映的空间范围,这就要求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报告应限定在某一特定主体的范围内,会计所要提供的是这个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信息。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空间范围,解决了会计核算谁的经济业务、为谁记账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原则建立的基础。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案例2】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经济上的法人不是同一概念,一般,会计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如独资及合伙企业。 如甲、乙、丙等人准备成立A公司,这家特定的A公司就成为了一个会计核算的主体,只有以A公司的名义发生的有关活动,如购进原材料、支出生产工人的工资、销售产品等,才是A公司会计核算的范围,而作为该A公司投资者的甲、乙、丙等人的有关经济活动则不是该A公司会计核算的内容,向A公司提供材料的另一些公司的经济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还有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的财务活动也不是A公司的核算范围。这样,作为A公司的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就界定为A公司,即只核算以A公司名义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从而就严格地把A公司与A公司的投资者、借钱给A公司的银行以及与A公司发生或未发生经济往来的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另外的公司就是另外一个会计主体了。 一般而言,法律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二、持续经营假设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按它现在的形式和目的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持续经营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表示企业不会被迫清算,各种资产不需要削价变现。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确立持续经营前提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 是“会计分期”前提条件和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建立的基础。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人为地划分为时间长度相等的期间,以更为及时地向投资者提供相关和可靠的信息。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记账、算账和报账。 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使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采用一定的货币单位来计量与报告会计主体经济活动及其结果。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会计核算的方法。 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 第一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 确立货币计量前提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 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第二节 会计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应计制、应收应付制) 指对于收入和费用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应收应付,即根据经济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与转移确定收入与费用的归属期。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第二节 会计基础 二、现金制(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 指企业某期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 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付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曾收到的收入和未曾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第二节 会计基础 第二节 会计基础 第二节 会计基础 现金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