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doc

发布:2017-12-16约小于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腰火龙”,“火丹”,俗称“蜘蛛疮”。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人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辨证】发疹时患处皮肤见紫色丘疹,粟米至绿豆大小之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皮疹分布于身体一侧,沿某一周围神经区排列,不超过正中线,常侵犯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区,发于额部常引起三叉神经上支剧烈疼痛,肝火盛者伴皮疹灼钦红、疼痛剧烈,口苦,烦躁易怒。脾经湿热者伴食欲缺乏,口黏腻。气滞血瘀多为后遗神经痛,多见于老年人,皮疹常细碎而不明显,其皮疹消退后,仍见剧烈痛不止。 ???【治则】清肝泄热,健脾燥湿,理气止痛。 ???【主穴】曲池、肝俞、大椎、阿是穴(疱疹周围或疼痛处) ???【配穴】肝火盛者加行间;脾经湿热加阴陵泉; 气滞血瘀加足三里,支沟;皮损在脐上者加合谷;脐下者加足三里;面额区者加太阳,阳白,风池等。 ???【灸法】隔蒜灸,患处周围用切好的蒜片围住,每片间隔约1厘米(若在胸背腹部须在相应脊神经根的夹脊穴处置放蒜片),其上置艾炷,艾炷比麦粒灸用之艾炷略大,点燃。待病人感灼热疼痛不能忍耐时,除去艾火。每蒜上放艾炷灸3次,一般每日治疗1次。疼痛剧烈者可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四肢穴位可与温针灸配合施用。 ???【病例】隔蒜围灸治疗带状疱疹。治法:每片蒜上放艾炷灸3次,一般每日治疗1次。疼痛剧烈者可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36例,经2个疗程治疗,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28例,1个疗程内治愈20例,2个疗程内治愈8例;有效(症状消失,体征明显减轻)7例;无效1例。 ???【按语】本病采用灸法治疗有较好效果。患病期间宜服食清淡饮食,少饮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相关穴位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