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8讲时态GIS数据库.ppt

发布:2017-04-24约小于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讲 时态GIS数据库;主要内容;一 地理信息的时态性分析;1 时间的结构;4)多维结构 是同一目标的演变经历,从不同时间角度来看,体现为时间的多维结构。主要表现的有: (1)有效时间(Valid Time)Tv:空间目标从产生到消亡,是它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时间区间,称为有效时间(也称世界时间、数据时间、逻辑时间、事件时间)。如果理论模型允许目标消亡后再生,则有效时间是多个不相交的时间区间的并。 (2)数据库时间(Database Time)Td:目标数据输入系统的时间,称为数据库时间(或事务时间、物理时间、执行时间、系统时间)。 (3)用户定义时间(User-defined Time):用户根据需要自己为目标标注的时间,称为用户定义时间,只有用户知道其语义,DBMS不能解释,语义由具体应用确定。 另外还有决策时间、观察时间等等。;;三、时间的不确定性 GIS中的数据在空间、非空间属性上都具有不确定性,同样在时态性上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当某事件发生是已知的,但何时发生是未知的,则称该事件是时态非确定的。; 四、时间的多标度性 时间多标度性是指用于度量时间的尺度的多样性,时间标度也称时间分辨率或时间粒度。不同的应用领域,及用一应用领域中的不同应用范围,都可能采用不同的时间标度。GIS中时间标度的选择存在着理想的时间精度和节约内存开销相互权衡的问题。;二 时态GIS数据模型 ;2、连续快照模型 此模型在快照数据库(Snapshot Database)中仅记录当前数据状态,数据更新后,旧数据的变化值不再保留,即“忘记”了过去的状态。连续快照模型是将一系列时间片段快照保存起来,反映整个空间特征的状态,根据需要对指定时间片段的现实片段进行播放。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快照将未发生变化的时间片段的所有特征重复进行存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当应用模型变化频繁,且数据量较大时,系统效率急剧下降。此外,连续快照模型不表达单一的时空对象,较难处理时空对象间的时态关系。 ;3、基态修正法;;4、时空复合模型;三 时态GIS实现方法 ;;;;2 面向对象(OO)方法 ;四 元组级基态修正法 ;;;;;;;查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