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的数据库设计课件.ppt
數據分層的考慮因素①具有同樣的特性,即數據有相同的屬性資訊。②比例尺的一致性。③該層數據會有同樣的使用目的和方式。④不同部門的數據通常應該放入不同的層,便於維護。⑤資料庫中需要不同級別安全處理的數據。⑥資料庫中的各類數據的更新可能使用各種不同的數據源,在分層中,使用不同數據源更新的數據也應分層進行存儲,以便於更新。⑦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數據,有時其屬性特徵也不相同,所以也應該分層存儲。2)空間資料庫屬性表與屬性關係設計
?步驟:①設計相互關聯的表格;②對數據表進行規範化;③定義主關鍵項和外部關鍵項;④使用實體關係模型來定義關係;⑤關係表的再規範化。(1)設計相互關聯的表格
●唯一性:在每個表中,每個記錄的關鍵項均必須是唯一的;●不變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資訊;●純粹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資訊;●不重複性:不會被重複使用,即某一個值被刪除後,不會再被使用;●可獲得性:需要時便可以拿來到此信息。(2)空間數據的均衡化
將資料庫中各關係表進行分解,使其變成更簡單、更穩定的一套關係表的過程叫資料庫的均衡化。(3)使用實體—關係模型來幫助關係表的規範化①首先要識別實體。②決定實體間的關係。③決定各實體的關鍵項。④將其匯成連通的圖表。(4)邏輯數據圖
(5)概念化設計的書面報告
檔內容應該將所有的數據內容加以詳細的概述。對數據庫的數據模型和內容加以描述,即分層和表格關係。在能夠使用圖表的情況下儘量使用圖表。很多詳細的內容可以放入附錄之中,以保持文本主體的清晰。假若時間允許,可以提供一個原型以更清楚地表示整個設計的概念。GIS資料庫的詳細設計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數據源的選擇;●各種數據集的評價;●各數據集的設計;●數據字典的產生;●資料庫具體存儲和管理結構的設計。數據源的選擇
來源:①地圖;②航空象片;③GPS接收的數據;④衛星象片;⑥現有的各種電子數據檔;⑥照片;⑦各種記錄性檔等。1)國家各機構生產和維護的數據2)省級政府生產和維護的數據3)各級地方政府生產和維護的數據4)商業團體的數據5)非贏利性機構生產的數據各種數據的評價
1)數據一般狀況評價
①數據的目前狀態:包括數據是否已有電子版,工是否有機構正在生產數據電子版。②數據是否是一種標準形式:主要指該類數據是否在各政府機構式或商業團體生產的數據的標準化之列。③數據是否可以直接GIS使用:常常某些數據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以後才能與資料庫中定義的數據相符合。④數據的原始性;有些數據是由其他更原始的數據推導、綜合而來。⑤數據的可替代性:常常對一種所需要的數據來說,會有多種來源,有些容易獲得,有些則較難在決定使用哪一種時,應該將各種可能來源的數據均加以收集並仔細比較,再做定論。⑥數據與其他數據一致性:覆蓋的地區是否一致比例尺是否相同,數據的地理控制點是否符合資料庫的要求,在整個地區是否一致,投影是否與要求符合等已存在的電子版數據的評價原則1)數據格式:數據格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與資料庫設計的要求相吻合,勢必要進行數據轉換。2)拓撲關係:GIS數據要求數據的特徵之間保持應有的拓撲關係。3)數據分辯率:對於柵格數據,數據的分辯率是指象元的大小。4)數據覆蓋面及一致性:該數據是否能夠覆蓋整個的工作地區。5)數據的可獲得性:包括數據存儲的媒介,適用的電腦平臺和是否可以購買及免費提供。6)樣本數據:在數據評判過程,如果能夠有機會獲得該數據的樣本將會對數據的感性認識大大地提高。7)自動化過程實施的考慮:通常現有的數位化數據並不完全符合某一資料庫設計的要求,可能需要做不同程度的加工才能入庫。8)數據的元數據資訊是否完全:元數據是不關數的重要資訊,它的顧在與否及品質直接影響到該數據的價值。2、數據空間特徵的評價
1)空間特徵的表達方式。2)空間特徵的連續性和閉合性。3)表示規則的比較。4)空間數據地理控制資訊的比較。5)空間地理數據的系列性。6)分類方法的比較和評價。7)地理參考系統的一致性。3、數據屬性特徵的評價
1)屬性的存在性。2)屬性數據與空間位置的匹配。3)屬性數據的編碼系統。4)屬性數據的現適性。空間數據層的設計
1)屬性數據類型的設計2)編碼標準的設計數據字典
1)數據字典的內容2)數據檔的命名方法3)數據字典的元數據內容。數據字典
1)數據字典的內容①???資料庫的總體組織結構;②???資料庫總體設計的框架;③???數據層的詳細內容定義及結構;④???數據命名的定義;⑤???元數據內容等。數據字典中各數據層的詳細內容定義及結構:●標題類資訊:名稱、類型、數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