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柑橘病虫害防治..ppt

发布:2019-01-14约8.69千字共7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柑橘病虫害防治 柑橘通常是指柑橘属、金柑属、枳属及其亲缘杂交种的总称。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主要种植在气候、土壤适宜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在我国主要产地分布: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湖北等 我国主要种植的品种:脐橙、南丰密桔、温州密桔、芦柑、沙田柚、琯溪密柚等 种植柑橘的条件 气温:柑橘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果树,温度是最主要的因子。其种植受气温特别是冬季低温的限制。临界低温值0℃以下容易发生冻害,适宜生长温度23-29 ℃。 湿度:喜湿性、一般要求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5%,土壤相对含水量60-90%。过多的雨水或干旱都不利正常生长。 光照:喜漫射光、短日照,较耐荫。一般年要求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日照的好坏与长短直接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果品品质。 柑橘主要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 常见的包括螨类、蚧类、蚜虫类、潜叶蛾、粉虱类、实蝇类、卷叶蛾类、尺蛾类、天牛类、叶甲类、象甲类、蝽蟓类、和瘿蚊类等。 1、柑桔红蜘蛛 螨类害虫(不属昆虫)。 小型或微型动物,变态为卵--若虫--成虫。 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 柑橘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 体态特征 柑桔红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成螨形似蜘蛛,但体长仅0.3~0.4毫米,椭圆形,暗红色,体背有多列毛瘤;足4对。雄螨体形略小于雌螨。卵近球形,红色,具卵柄,柄端有辐射状的细丝将卵固定在叶片上。幼螨与若螨均似成螨,但幼螨仅有3对足 为害症状: 为害幼嫩组织。成螨、若螨群集在幼嫩叶片、枝梢及果皮上吸取汁液,以危害叶片最为严重。被害叶片正面呈现许多粉绿色、后变成灰白色的小斑点,失去光泽,终至枯黄脱落。 红蜘蛛是周年为害性害虫,年发生代数多,一般为15-20代,且世代重叠,主要根据年积温度的高低,高则多。 以成螨或卵在多年生老叶、枝条缝隙或潜叶蛾为害的卷叶内越冬。 红蜘蛛在田间的发生和生长,受温度、光照、风雨、天敌、营养条件和越冬虫口基数等综合影响。 当旬均温达到12℃,叶片上虫口开始增长;4月上旬升到16℃左右,则虫口成倍增长;5月超过20℃虫口盛发;当温度超过30℃时虫口下降。 由于4—5月间温度适宜,又是春梢叶片展开、转色期,营养充足,导致红蜘蛛普遍为害严重。 6月以后,温度高湿度大,常有暴风雨;田间杂草和绿肥作物成长,各种捕食天敌大量出现;同时春梢叶片趋于老熟,营养水平下降。这些因素都将引起红蜘蛛种群衰退,虫口迅速下降。 以后随着温度的适宜,特别是遇上长期干旱,加上秋梢生长,营养条件丰富,虫口急增,为害严重。 红蜘蛛以4—5月和9—11月为害最烈。 掌握虫情喷药防治 春季当每百片叶成、若螨数超过100头,花后每百片叶成、若螨数超过600头时开始喷药防治。 常用药剂: 螺螨酯、炔螨特、尼索朗、达螨酮、苯丁锡、三唑锡(春芽期到谢花前勿用)、双甲脒、丁醚脲、达螨灵、丙溴磷、阿维菌素。 2、柑桔锈壁虱 螨类害虫(不属昆虫)。又称锈螨 小型或微型动物,变态为卵--若虫--成虫。 繁殖速度快,短期内即可能猖獗成灾。 体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1~0.2毫米,形似胡萝卜,前端宽大,后端尖削。初期淡黄色,后变橙黄色。卵圆球形,灰白色,透明,表面光滑。若螨初孵时乳白色半透明,蜕皮后变为淡黄色,形似成螨。腹部光滑无明显环纹,足2对。 为害特征 被害果实表面粗糙,满布网状细裂纹,失去光泽,逐渐变成黑褐色,成为“锈皮果”。果小、皮厚、味酸,品质低劣。 被害叶片背面呈黄褐色,后变成黑褐色,易脱落。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成螨和若螨均喜荫畏光,在叶上以叶背主脉两侧较多,叶面较少 。 以成螨在腋芽和卷叶中越冬。 4月开始迁移至新梢,5月上果为害,8—9月为害最为严重(高温干旱,有利于锈壁虱生长 发育). 锈壁虱的活动和各虫态的历期与温度变化关系密切: 10℃以下停止发育; 15℃左右开始产卵 发生的适温是25-30℃,相对湿度60—80%。 7—8月高温季节,畏阳光直射,大多群集在树冠下部、内膛阳光难以直射到的叶片背面和果实背阴部。 在果实上为害时,先在果蒂周围。再蔓延到背阴部乃至全果。 9—10月气温降低,才逐渐转移到上部和外部果实及秋梢叶片上为害。 主要防治时期:6-10月 防治药剂可参照柑桔红蜘蛛。 3、柑桔介类害虫 介壳虫是同翅目,和其它昆虫有很大的不同。 (1)虫体比较细小、软弱。 (2)多数介壳虫身体上覆盖有一层蜡质的介壳。其它昆虫能走会飞,介壳虫则多数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 (3)成虫差别很大。雄成虫有翅能飞,雌成虫没有翅膀;雄成虫头、胸、腹分界明显,雌成虫分界不明显;雄成虫口器退化或者不完全,雌成虫口器发达。 主要种类:有矢尖蚧、黑点蚧和糠片蚧。 危害症状 幼虫、若虫和雌成虫,用它们针一样的口器刺入脐橙的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