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行专科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行专科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93.3%VS62.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3.45%VS17.2%),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对提高手术安全性,保证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 围手术期 专科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手术是治疗该病最确切的治疗方法;而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手术和麻醉的应激反应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加重,因此加强对子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专科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所有患者子宫肌瘤诊断均符合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中相关标准[1],并均经临床症状、B超检查以及妇科刮诊等明确诊断;糖尿病诊断符合WHO标准,且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2.8±6.9)岁,糖尿病病程1~18年不等,平均病程(7.8±2.3)年,手术类型:肌瘤切除术18例,子宫动脉栓塞术9例,子宫切除术2例;对照组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53.7±6.5)岁,糖尿病病程1~16年不等,平均病程(7.2±2.6)年,手术类型:肌瘤切除术16例,子宫动脉栓塞术10例,子宫切除术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手术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模式给予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干预。
1.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子宫肌瘤不仅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合并糖尿病更加重了患者对预后的担心,有的甚至抱有消极治疗的思想,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讲解子宫肌瘤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后以及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等,以消除患者顾虑,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重视患者家属作用,尤其是患者另一半作用,协同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鼓励,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2]。②充分术前准备。术前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并加强监测,每日3餐前遵医嘱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但同时注意围术期血糖水平控制不能过低,应维持在正常高值,以免出现低血糖情况,若患者一旦发生头昏、乏力、饥饿、心慌、血压下降等低血糖症状,应及时给予处理[3];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1d为患者常规备皮,并嘱患者禁食以做好充分肠道准备;术前1d晚对存在严重焦虑症状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处理,以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1.2.2术后护理 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常规做好导尿管以及切口护理,注意观察切口处有无渗血发生,若出现渗血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②术后24h内每2h对患者进行血糖、尿酮以及尿糖的测量,并根据血糖测量情况遵医嘱调整胰岛素用量,更好地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术后6h内禁食,禁食期间可给予胰岛素加葡萄糖注射液行静脉滴注,以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禁食期间的血糖水平可稍高于正常值,以防低血糖发生,并注意控制好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速度,注射部位最好选用非运动部位,以免胰岛素吸收过快导致低血糖的发生[4]。
1.2.3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患者做好必要的健康宣教工作,包括术后1个月禁止性生活和盆浴,每日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加强血糖自我监测,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定期回院检查,出现异常应及时到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期间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其中血糖控制情况以FBG控制在4.4~6.1mmol/L,2hBG控制在4.4~8.0mmol/L为血糖控制理想;护理满意度应用模糊数字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值设置在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使患者选择其中一个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