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效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接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FPG、2 hPG、HbA1c)、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都具有极大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糖尿病;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80-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20%~25%,好发于40~50岁的妇女。临床上治疗此病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治疗过程对于还有生育要求的女性伤害较大,因此在此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疾病的改善以及血糖指标的控制都具有良好的效果[1]。因此,该文就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做了进一步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按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伴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沟通障碍的情况。对照组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为(44±11.98)岁,肌瘤体积在228~269 cm3,平均肌瘤体积为(248±52.39)cm3;观察组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为(45±12.04)岁,肌瘤体积在223~270 cm3,平均肌瘤体积为(246.5±51.76)cm3。两组患者在年龄、肌瘤体积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①认知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无法很好的配合各项治疗。护士应该加强对患者有关疾病知识的宣教,包括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方法,使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疾病的观念,告知患者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通过加强自我管理从而维持血糖的稳定;②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是一类终身性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容易出现厌烦和抑郁的心理,甚至烦躁到放弃治疗,因此,护士要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安慰,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日常护理:护士要每周定时与患者通话并提醒患者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提醒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护士也可合理的组建血糖指控小组,由专人负责对患者上门了解情况以及血糖的变化,还要取得家属的合作,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监测血糖的习惯,使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④用药护理:首先为患者讲解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以及用药时间和方法,告知患者降糖药会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护理人员要及时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用药措施,患者要定?r、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者减药,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方法,以保证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内准确的进行胰岛素的注射,并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如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方法[2];⑤并发症护理: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感染等,因此,除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好严密监测以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措施,患者在生活中要保持足部皮肤清洁,每天定时用温水清洗,穿较为柔软的鞋子,还要注意足部保暖[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护理后血糖指标情况血糖指标(FPG、2 hPG、HbA1c)、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分别为(2.23±0.26)d、(71.29±15.36)min、(17.69±2.11)h、(24.78±3.45)h;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首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