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1-18约3.1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杰110205145 何静110205108 目录 1.基因治疗的概念 2.基因治疗的基础和策略 4.基因治疗的方法 5.基因治疗的载体 6.基因治疗的特点 3.基因治疗的的发展历史 7.基因治疗面临的社会问题 8.基因治疗的现状 10.基因治疗的前景 11.对于基因治疗实验的看法 12.参考文献 9.基因治疗在中国 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基于的研究和技术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治疗的策略 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 基因修正(gene correction) 基因修饰(gene augmentation) 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 基因治疗的发展历史 1968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布莱泽——首次提出基因治疗概念 1980年至1989年,学术界、宗教、伦理、法律各界——对基因治疗出现争议 1989年美国批准了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方案(构建一个表达载体)——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因治疗 1990年,美国,使用基因治疗手法治愈了病人——初步成功,掀起研究热潮 2000年,法国医院使用基因治疗治愈数名免疫缺陷儿童——重大成功 基因治疗常用方法 目前常用的是体内疗法和体外疗法 体内疗法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体内有关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内,以达到治疗目的。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转染率低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还是体外疗法,即先在体外将外源基因导入载体细胞,然后将基因转染后的细胞回输给受者,使携有外源基因的载体细胞在体内表达治疗产物,以达到治疗目的。 优点:转染率高 缺点:操作复杂 基因治疗的载体系统 目前,在基因导入载体方面出现了两大主流:一是非病毒载体系统,二是病毒载体系统。 病毒载体 是一种常使用于分子生物学的工具,可将遗传物质带入细胞,原理是利用病毒具有传送其基因组进入其他细胞,进行感染的分子机制。 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大约70%的治疗方案采用了病毒载体,包括各种逆转录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等。这些病毒载体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非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是利用非病毒的载体材料的物化性质来介导基因的转移的载体 由于非病毒系统导入基因的效率相对较差,故在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中的使用率不到20%;但非病毒载体的生物安全性较好,特别是靶向性的脂质体、靶向性的多聚物,以及脂质体/多聚物/DNA复合物等新产品的出现,结合电脉冲、超声等新技术,明显提高了导入效率和靶向性,是今后非病毒载体发展的重要方向 基因治疗的特点 高度的靶向性:治疗只需集中到靶细胞上,而不需全部有关体细胞都充分表达.条件是需要有能打破屏障的载体系统。 技术路线的多样性(体内体外疗法前文已介绍) 学科的交叉性:研究要以分子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和胚胎干细胞研究为理论基础。 高风险性:技术尚未成熟。 基因治疗面临的社会问题 体细胞基因治疗中的知情同意和受试者选择问题 基因治疗商业化带来的利益冲突等问题 该不该进行生殖细胞基因治疗 非医学目的的基因增强、是否会因基因干预的泛滥而导致新的优生学和优生政策 伦理问题 人为干预人类自然淘汰过程 基因治疗的现状 截至2004 年6 月底,全世界范围内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方案已有987 个。 实验方案所占比例: (1)恶性肿瘤占全部66% (2)心血管疾病8.1% (3)单基因疾病9.4% (4)感染性疾病,主要是艾滋病(AIDS) 6.6% (5)其他疾病2.9% (6)基因示踪5.3% 目前这些基因治疗临床方案大多数处于Ⅰ / 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Ⅰ期临床方案有624 个,Ⅰ / Ⅱ期204 个,Ⅱ期131 个,Ⅱ / Ⅲ期11 个,Ⅲ期17 个。 病名 基因 靶细胞 机构 囊性纤维变性 CFTR 呼吸道上皮细胞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SCID ADA 淋巴细胞、CD34+细胞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Gaucher病 葡萄糖脑苷脂酶 CD34+外周血干细胞 美国匹兹堡大学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症 α1-抗胰蛋白酶 鼻呼吸道上皮细胞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 Fanconi贫血 FACC CD34+外周血干细胞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Hunter综合症 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 外周血干细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慢性肉芽肿病 P47/PHOX CD34+外周血干细胞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血友病B 凝血因子IX 成纤维细胞 上海复旦大学和长海医院 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缺陷 嘌呤核苷酸磷酸化酶 外周血淋巴细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转氨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