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流功能要素1剖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物流功能要素
第一节 运输
一、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1. 运输是物流业务的中心活动
2. 运输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源泉
3. 运输创造了“场所效用”
4. 运输促进了产品市场的竞争
5. 运输促进生产和销售的分离
6. 运输降低了产品价格
二、运输的分类
1.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适宜陆地长距离运输。
优点:
(1)运载量大 (2)速度较高(3)长距离运输成本较低 (4)适应性强、定时性好
2. 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将会越来越多地发挥它城市内、城市间灵活快捷地“门到门”服务。
优点:
(1)能满足多种运输需求(2)不需要转运或反复装卸搬运
(3)速度较快 (4)可与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做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
3. 水路运输
水路运输是最古老的运输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水路运输方式的技术装备不断革新,使得水路运输的经济技术性能和使用范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优点:
(1)载运量大 (2)建设投资小、通过能力大 (3)运输成本低
4. 航空运输
优点:
(1)航空运输速度快; (2)航空运输机动、灵活性强。
缺点:运输成本较高。机舱的容积和载重量也较小,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影响准确性和正常性
5. 管道运输(单向性)
管道运输是使用泵和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是依靠物体在管道内顺着压力方向的循环移动来实现的。
特点:
1、输送能力大、连续性强 2、运输占地少 3、管道运输适应性强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
在现代化的五种运输方式中,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必须同时权衡运输系统要求的运输速度和运输成本两个因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运输工具的服务特性,比如运费、运输时间、运输能力、货物的安全性、时间的准确性、伸缩性、网络性和信息等作为判断的基准。一般来说,航空运输耗费的时间最短,但却是最昂贵的,管道运输和水上运输所需要的运输时间较长,但成本相对较低。
很多情况下,使用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式联运”,如公铁联运、海铁联运。
四、运输管理
1.运输管理的原则
就物流系统而言,组织运输管理工作,必须贯彻的原则是“及时、准确、经济、安全”,简称物流运输“四原则”。
2.运输合理化
运输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运输合理化。运输合理化的影响因素很多,起决定性作用的有五方面因素,称作合理运输“五要素”。
(1)运输距离 ( 2)运输环节 ( 3)运输工具 ( 4)运输时间 ( 5)运输费用
第二节 仓储
一、仓储的地位和作用
1.仓储的地位
在物流学中,储存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而获得更好的效用。仓储是物流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其地位而言,仅次于运输,是物流系统的两大支柱之一。
(1)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1)社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2.仓储的作用
(1)物资保管的功能
仓储是社会物资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仓储可以创造“”
(4)仓储是“”的重要源泉之一
(5) 现代仓储可以提供配送功能
1.根据储存的产品不同分类
分为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和产成品仓库。
2.
分为通用仓库、专用仓库和特种仓库。
3
分为口岸仓库、中转仓库、流通加工仓库和存储仓库。
4
分为自用仓库、公用仓库和保税仓库。
5
分为简易仓库、平房仓库、楼房仓库、高层货架仓库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等
1. 仓储业务管理
(1)计划管理:入库计划、出库计划、保管养护计划、设备利用计划、劳动力组织计划、储存费用计划等
(2)入库管理:接货、验收、入库;是仓储业务活动的开始,是关键环节,也是物流过程的重要活动。
①接货:根据入库计划和发运及承运单位的发货通知,进行货物的接受、提取工作。
②验收:主要有三项活动:核证、数量验收、质量验收
③入库:验收完毕,办理入库手续,将货物纳入规定货位。
(3)在库管理:根据货物本身特性及进出库的要求,对货物进行保管、维护等工作。(仓储工作中心任务)
(4)出库管理:仓储业务活动的终点。及时、准确、方便是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仓储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5)安全管理:包括储存场所的防火、防盗,以及特殊货物的防潮、防爆炸、防泄漏等工作。
2.仓储合理化
(1)对储存货物和设施进行ABC库存管理
(2)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3)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4)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法
(5)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储运装备一体化方式
(6)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
(7)认真进行商品在库检查
3.ABC库存管理
(1)定义:是指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