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5∕T 826-2020 建莲 品种标准规范.docx

发布:2025-04-03约7.26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20

B3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826—2020代替DB35/T826—2008

建莲品种

Jianninglotusseed—Cultivatedvarieties

2020-09-29发布2020-12-2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5/T826—2020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术语和定义 1

3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和产量 2

II

DB35/T826—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826—2008《建莲品种》,与DB35/T826—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根、茎、主藕、子藕、顶芽、浮叶、立叶、粒重的定义(2008年版第2章)。

——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2章)。

——增加了新选育品种“建选35号”、“建选31号”的来源、特征、特性和产量分别描述(见3.4、3.5)。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建宁县莲籽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景栋、杨盛春、魏英辉、罗银华、邱宏伟、黄得裕、薛珠政、曾慧芳、乐训权、李永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T47.2—1992、DB35/T47.2—2001;

——DB35/T826—2008。

DB35/T826—2020

1

建莲品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莲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和产量。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栽培的建莲品种。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莲NelumbonuciferaGaertn

双子叶植物,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2.2

子莲seedlotus

以采收果实为主的莲。

2.3

建莲品种jianninglotusseedcultivatedvarieties

具有稳定的遗传特征,在生物学、形态学以及经济性状表现相对一致的子莲群体。

注:包括建宁农家品种(红花建莲、白花建莲)和选育品种(系)。目前主栽品种为建选17号、建选35号,主推新品种建选31号。

2.4

藕lotusroot

膨大的地下茎。

2.5

果实fruit

着生于许多杯状的果实托盘(莲蓬)内形成,包含果皮和种子。果皮由受精后的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

2.6

鲜莲freshlotusseed

果皮由青绿色转为浅褐色、达到通心白莲加工要求的果实。

注:亦称毛莲、壳莲。

2.7

种子seed

果实剥去果皮(莲壳)后,里面的部分。

注:成熟的种子,含种皮及胚两部分。

2.8

莲肉lotusseedkernel

果实中种子的子叶部分。

2

DB35/T826—2020

2.9

通心白莲hollowdriedlotusseed

鲜莲经过去壳、去皮、通心(去胚)、烘干后的莲肉产品。

注:亦称干莲。

2.10

鲜莲百粒重hundredgrainweightoffreshlotusseed

100粒鲜莲的重量。

注:以克(g)表示。

2.11

通心白莲百粒重hundredgrainweightofhollowdriedlotusseed

100粒通心白莲的重量。

注:以克(g)表示。

2.12

鲜莲肉率fleshrateoffreshlotusseed

鲜莲莲肉重量占果实重量的百分比(%)。

2.13

鲜莲肉烘干率dryingrateoffreshlotusseed

鲜莲莲肉烘烤达一定水分标准时干重占湿重的百分比(%)。

3品种来源、特征、特性和产量

3.1红花建莲

3.1.1来源

建宁县农家品种,梁代龙德年间(公元921年)从金铙山脚下的“报国寺”引种至县城西门后扩散,经一千多年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而留存至今,系建宁县历代相传的子莲良种。

3.1.2特征3.1.2.1根

3.1.2.1.1须根:长15cm~35cm;直径0.1cm~0.5cm。

3.1.2.1.2每节须根数:100~180条。

3.1.2.1.3色泽:幼根为淡紫红色,而后转为黄白色,老熟根为深褐色。

3.1.2.2茎

3.1.2.2.1莲鞭直径:0.5cm~1.6cm。

3.1.2.2.2藕茎: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