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衬砌渗水处理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3
1.1.编制依据 3
1.2.编制范围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述 3
2.2.隧道出口段地形地质及设计开挖支护情况 3
2.3.隧道防排水设计情况 7
2.4.隧道施工过程中情况 7
2.4.1.开挖施工时渗水情况 7
2.4.2.初支渗水处理 7
2.4.3.沉降观测 8
2.4.4.防排水施工 8
2.4.5.拱顶注浆管施工 8
2.4.6.衬砌施工 8
2.4.7.拱顶压浆施工 9
2.4.8.渗水及处理情况 9
3.工期安排 9
4.施工组织机构 9
4.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任务划分 9
4.2劳动力配置 11
5.机械设备配置 12
6.渗水处理方案 12
6.1.处理原则 13
6.2.处理方法 13
6.2.1.地表封闭及疏导 13
6.2.2.洞内恢复排水系统 14
6.2.3.环向施工缝渗水处理 14
6.2.4.砼不密实处渗水处理 15
6.2.5.裂缝处渗水处理 17
6.2.6.踏步表面流水处理 17
7.安全目标、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7
7.1.安全目标 17
7.2.安全保证体系 17
7.3.安全保证措施 17
8.质量目标、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8
8.1.质量目标 18
8.2.质量保证体系 18
8.3.质量保证措施 19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站前I标***隧道
衬砌渗水处理方案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
1.1.编制依据
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交通工程站前*标***隧道施工设计资料、图纸。
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验收规范、标准、规程和规则。
武广客专金沙洲隧道施工技术科研成果,及武广客专浏阳河隧道工程渗水处理的施工经验。
1.2.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交通工程站前*标***隧道二次衬砌表面渗水处理,里程DK***+***~ DK***+***。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隧道全长****m,隧道进口洞门里程为DK**+***,出口洞门里程为DK***+***,进出口均设计有17m明洞,明暗交界里程分别为DK**+***、DK***+***,隧道设计为排水型隧道,衬砌严禁渗水。
2.2.隧道出口段地形地质及设计开挖支护情况
洞顶正上方48m高处为一采石场,采石场于08年10月22日停止生产,采石场边坡堆积了6~8m厚的弃碴。经施工处理后现地形为,洞门仰坡自下向上为距隧顶高4m宽24m的平台。再向上为距隧顶高44m的经打设锚杆、注浆、网喷处理过的边坡,坡比为1:2。再向上为一长96m宽90m的采石场,采石场内高外低。再向上为采石场上边坡,坡高92.7m,坡度在1:1左右。采石场位于线路里程DK30+970~DK31+060的正上方,距隧道顶48m。石场开采石料使用深孔爆破,边坡裂隙较多。场内存在一因采采石造成的直径32m左右,深20m的坑,现已采用土、石将深坑填满。其地形情况见下图:
DK**+***~DK**+***段隧道围岩及开挖支护情况见下表:
序号 里程段 长度 围岩级别 围岩描述 开挖方法 超前支护 初支方式 二衬方式 1 DK**+***~DK**+*** **** Ⅲ 围岩为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青灰色中厚层、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灰绿色泥质灰岩,岩层产状:230~235°∠45~47°。岩体裂隙较发育。 台阶 —— 15cm网喷、I16 1m/榀按1/3考虑 40cm厚、三支钢架间距2m、内层φ16间距20*20cm 2 DK**+***~DK**+*** *** Ⅳ 表层为厚度5~10m的石场人工弃碴及第四系残坡积硬塑粉质粘土,下伏二叠系页岩与中厚层状灰岩互层。
三台阶七步 超前锚杆 25cm网喷、I18 0.8m/榀 45cm厚、φ20间距20cm 3 DK**+***~DK**+*** *** Ⅴ 双侧壁 超前小导管 28cm网喷、I20a 0.6m/榀 50cm厚、φ22间距20cm 4 DK***+***~DK**+*** *** Ⅴ 双侧壁 长管棚 I20a 0.6m/榀 50cm厚、φ22间距20cm 5 DK***+***~DK***+*** *** Ⅴ 明挖 —— —— 2.3.隧道防排水设计情况
隧道内排水采用双侧水沟加中心水沟的方式,侧沟大小为深80cm宽30cm,中心水沟为φ400mm砼管,侧沟内的水通过φ100mm的PVC管横向导水管引至中心水沟,中心水沟每50m设置一检查井。横向导水管位于无碴轨道基础垫层下方,沿隧道50m设一处,配合检查井设置。
二衬砼抗渗等级为P8,隧道二衬后拱墙铺设厚1.5mm的EVA防水板加土工布,防水板后面按8m间距设置环向HDPE50打孔波纹管,在边墙墙脚处两道环向波纹管之间设置纵向HDPE160/142双壁打孔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