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doc

发布:2017-03-13约1.05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课题: 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至50页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完成第5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的产生和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小数概念的认识。 教具准备;把下面复习中的图画在黑板上,教师准备一把米尺,如果有可能学生最好每人也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 1.教师边提问边把下面提到的数写在黑板上: “过去我们学过一些数,像0、1、2、3、4、10、100、1000等数,这些数都是什么数?”(整数。) “还学过一些数,像0.1、0.2、0.13、2.56等,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小数。) 像0.6、0.3这样的小数我们过去学过一些,但都比较简单,今后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方面的知识。 二、自学新知: 1、自学小数的产生。 2、操作:师拿出米尺,让两个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先让学生演示1米的长度,然后再量黑板的长度,每量完1米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条短线。如果量完3米后,剩下的不足1米, 提问:“余下的不足1米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6分米可以表示成小数吗?” “那么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 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在量黑板的长度和量课桌的长度时,都出现了不能正好得到整米数,需要用小数表示。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测量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常常用小数来表示。 2.学习小数的意义。 〈一〉操作:教师拿出米尺,同时也让学生把带来的米尺拿出来(同桌的两个同学用一把尺也可以)。先让学生观察1米的长度。 〈二〉出示问题:(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2)多少分米是1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3)3分米是几个1分米?3分米是几个十分之一米?那么3分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是多少? (小组讨论后回答,小组间可以互相补充) 〈三〉接着讨论下面的问题: (1)把1米子均分成100份,每—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2)多少厘米是1米?1厘米是1米的多少分之一米?1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 (3)把1米分成1000等分,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  以自己的尺为标准,回答问题。 3.师生共同概括小数的意义。 让学生自学教科书第50页中间两段。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50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2.做练习十二的第l、2、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再进行讲解。 四、作业 练习十二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例1: 1角是十分之一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2分是百分之二元,用小数表示是0.02元; 教学设计: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产生,在三年级的时侯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学生并不陌生,但缺乏直观认识,所以在这课设计了以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尺上找出所要表示的数,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更易于记忆和掌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课后附记: 课题: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至52页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完成第5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二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将下面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教师分步出示下面各题,让学生逐题回答。 1.0.2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0.15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0.008是( )位小数,它表示( )分之( )。 2.0.4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38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知 自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可同桌或小组互助学习) 回答下列问题: 小数可以分几部分?都叫什么? 它们的计数单位说什么?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自学小数的读法。 4、检验自学效果。 教师在黑板:写出0.6、0.04、1.6 0.073。 “准来读一读黑板的小数?”“0.6表示几个十分之—?” “0.04表示几个百分之一?”“16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