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docx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讲解(一)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企业如何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本文旨在全面解析该准则的主要内容、实施背景、具体应用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我国企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日益成熟,企业对外投资和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为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背景、准则内容、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有益借鉴。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概述
1.1公允价值计量的起源与发展
(1)公允价值计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交易活动的日益复杂,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计量属性逐渐受到关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78年发布了第一份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标志着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领域的正式确立。随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也于1989年发布了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IAS32),进一步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
(2)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多,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一时期,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显著扩展。美国在2006年发布了新金融工具准则(SFAS157),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方法和披露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国际会计准则(IFRS13)也对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这些准则的发布,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3)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成为会计界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某些特定市场条件下的局限性,如市场流动性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各国监管机构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修订和改进。例如,美国在2010年发布了新金融工具准则(ASC820),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方法、披露要求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调整。这些修订旨在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
1.2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与特征
(1)公允价值计量,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定义,是指在有序交易中,买卖双方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换时,资产或负债的公平交易价格。这一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的预期,并受到市场条件、时间、资产或负债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2020年,某上市公司将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根据市场数据,该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2亿元,而其账面价值为1.8亿元,因此,该公司在当期利润表中确认了0.2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2)公允价值计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市场信息的,它依赖于活跃市场的数据来确定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例如,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的SFAS157,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基于活跃市场的报价来确定。其次,公允价值计量是时点的计量,它反映的是特定时点的资产或负债价值,而非历史成本或未来现金流。最后,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主观性,因为它依赖于市场参与者的判断和估计。例如,在2021年,某公司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由于市场信息不足,公司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估计,确认了0.5亿元的公允价值。
(3)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多个领域。以金融工具为例,根据FASB的SFAS157,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应基于市场报价,包括市场报价的直接使用或模型估计。在2022年,某银行对其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市场报价存在波动,银行采用了模型估计方法,最终确认了0.3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此外,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报表披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1.3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1)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市场有效性假说、资产评估理论以及现代金融理论之上。市场有效性假说认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