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缺血-再灌注损伤1.ppt

发布:2016-12-22约2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缺血器官组织恢复再灌注后,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全身循环障碍后恢复血液供应 组织器官缺血后血流恢复 某一血管的再通 缺血时间 侧支循环 需氧程度 再灌注的条件 二、缺血-再灌注 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1. 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自由基:是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 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1)非脂质氧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O2·-) 羟自由基 (OH ·) 一氧化氮(NO) (2)脂质氧自由基 脂氧自由基( LO ·) 脂过氧自由基( LOO ·) 活性氧:指一类由氧形成的、化学 性质较基态氧活泼的含氧 代谢物质。 3.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 (2)中性粒细胞 (3) 线粒体 (2 )中性粒细胞 (3) 线粒体 4.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抑制蛋白质的功能 破坏核酸和染色体 (1)膜脂质过氧化增强 ① 破坏膜的正常结构 ② 间接抑制膜蛋白的功能 ③ 促进自由基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④ ATP的生成减少 (二)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1. 钙超载的机制 (1) Na+/Ca2+交换异常 缺血-再灌注时, Na+/Ca2+交换蛋白反向转运明显增强,导致钙超载的发生。 (2) 生物膜损伤 2. 钙超载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 线粒体功能障碍 (2)激活各种酶 (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三)白细胞的作用 1、再灌注时白细胞激活 〈1〉趋化因子的释放 〈2〉炎性介质的释放 〈3〉细胞粘附分子的释放 2.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再灌注损伤 微血管损伤 ① 血液流变学改变 ② 微血管口径的改变 PGI2↓ TXA2 ↑ ③微血管通透性↑ 细胞损伤 三、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 心功能变化 (1) 心律失常 2. 心肌代谢变化(ATP↓) 3. 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二) 脑的变化 1.细胞代谢的变化 2.组织学变化 三、其它器官的变化 1、肠:肠粘膜损伤甚至发生出血及溃疡 2、肾:急性肾衰或肾移植失败 小 结 一个概念 三条发生机制 两个重要器官的脏器的功能代谢改变 * 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概 念 (一)原 因 一、原因及条件 (二)条件 的作用自由基 钙超载 的作用白细胞 O2 O2·- OH · H2O2 H2O e- e-+2H+ e-+H+ e-+H+ H2O 2. 自由基的代谢 ATP→ADP→AMP 缺血期 再灌注期 腺嘌呤核苷 次黄嘌呤核苷 次黄嘌呤 黄嘌呤脱氢酶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 O2·-+H2O2 O2 O2 黄嘌呤 氧化酶 尿酸+O2·-+H2O2 OH · Ca2+ (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 缺血 激活中性粒细胞 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清除不足 产生氧 自由基 (2)蛋白质的功能抑制 (3) 破坏核酸和染色体 ①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的不均一性 ②钙超载 ③自由基导致心肌细胞损伤,ATP减少 ④再灌注可使颤动阈降低 (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 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 可逆性损伤 不可逆性损伤 心肌舒缩功能↓ 器质性损伤 心肌虽未因缺血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但在再灌注后一定时间内心肌出现的可逆性收缩功能降低的现象叫心肌顿抑。 〈1〉过氧化脂质生成↑ 〈2〉兴奋性氨基酸降低而抑制性氨基酸升高 脑水肿、脑细胞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