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PDF

发布:2017-09-02约2.38万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8卷 第2期 干 旱 气 象 Vol.28 No.2 2010年6月 JournalofAridMeteorology June,2010 文章编号:1006-7639(2010)-02-0128-06 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 1 1 2 2 王 静 ,郭 铌 ,王振国 ,李小媛 (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 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2.甘肃省甘南州气象局,甘肃 合作 747000) 摘 要:利用2007年和2008年16d合成的250m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地面调查资料,分析了甘 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继 而估算了2007年和2008年甘南州及各县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的主要时间里, 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同植被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与地面调查同期(8月中下旬)的增强型植 被指数EVI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到0.782。利用EVI建立的三次多项式模型模拟结果明显优于 其它植被指数,能较好地模拟草地地上部生物量。2007年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平均为5610kg/ 2 2 hm,2008年为5605kg/hm。与2007年相比,临潭、卓尼和迭部县地上部生物量略有增加,而合作、 玛曲、碌曲、夏河和舟曲县则有所下降,以舟曲县下降最为明显。 关键词: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模型 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就草地生物量监测模型而言,目前已开展了许 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 草地地上部生物量是畜牧业的基础,因此及时 就开始采用NOAA/AVHRR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 准确方便的估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建立适宜的草 [1] 指数(NDVI)监测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 地地上部生物量监测预测模型,将为确定合理载畜 198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草 量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合理 地植被研究,并取得了多方面成果[2-7]。综合以上 安排畜牧业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研究可以发现,以往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主要 草地地上部生物量的测定方法一般有3种,一 是基于NOAA/AVHRR数据,该数据的空间分辨率 是收获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于较小地域范围的草地 为1km,对空间异质性较大的草地,小范围牧草地 资源调查和监测,简单易行、估测精度较高。但如果 上部生物量变化较大,因此在建立模型时误差较大。 在较大草地面积上进行监测,应用这种传统的方法 而目前新发展的MODIS数据时空分辨率和光谱分 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会由于样点分布、样点 辨率均较高,成为替代 AVHRR数据的最佳选择。 数目等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较大误差。二是 另外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NOAA/AVHRR可选取 产量模拟模型,兼顾了植物生理、气候、土壤等条件 的植被指数有限,主要是选取最常用的归一化植被 因素,估测精度较高,但大尺度区域上的数据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