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对外贸易政策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主要内容 1、生产力论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力理论,他认为生产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力提高了,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 “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完全不同。一个人可以据有财富,那就是交换价值;但是他如果没有那份生产力,可以产生大于他所消费的价值,他将越过越穷。一个人也许很穷,但是他如果据有那份生产力,可以产生大于他所消费的有价值产品,他就会富裕起来。” 2、经济发展阶段论 原始未开化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业时期 李斯特认为,当时的英国已处于农工商业时期,因而英国极力提倡自由贸易,而当时的德国和美国尚处于农工业时期,因此,德国和美国必须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3、国家干预论 李斯特反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李斯特认为,一国经济的增长,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仅依靠市场机 制的自发调节而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固然,经验告诉我们,风力会把种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个地方,因此荒芜原野会变成稠密森林;但是要培养森林,因此就静等着风力作用,让它在若干世纪的过程中来完成这样的转变,世上岂有这样愚蠢的办法?如果一个植林者选择树木,主动栽培,在几十年内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不算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吗?历史告诉我们,有许多国家,就是由于采取了那个植林者的办法,胜利实现了它们的目的。” 4、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政策主张 保护对象 幼稚产业,即新兴的、面临国外强有力竞争的并具有发展前途的工业。 保护目的 为了保护和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仍然是进行国际贸易。 保护的 主要手段 有许多手段可以选择,关税制度是最为重要的政策选择。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关税税率。 保护时间 保护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为30年。 保护的 最终归向 保护关税并不是永久性的政策,它随着国内工业国际竞争力的逐渐提高而逐步降低乃至取消。 (三)评价 1、进步意义 C.他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以生产力理论同古典学派的绝对成本说和比较成本说分庭抗礼,用保护贸易理论来抨击自由贸易理论,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民族主义来反对英国古典学派的世界主义;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有选择性,且最终目的是实行自由贸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A.李斯特国际贸易学说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解出来的资产阶级国际贸易学说的两大学派——自由贸易学派和保护贸易学派的形成。 B.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不仅对德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为经济较落后的国家指明了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国际贸易发展道路,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局限性 A、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力的 因素的分析也很混乱 B、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 的真实过程 C、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三、超保护贸易政策 (一)含义 超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借助垄断实行以补贴、倾销等方式扩大出口,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达到垄断国内市场、争夺世界市场、追求贸易顺差、带有进攻和垄断性质的贸易保护政策。 (二)特点 1、保护对象从幼稚产业到成熟产业 2、保护范围从国内转向国外市场 3、保护目的从防御转为进攻 4、保护的企业从一般转向大企业 5、保护措施从关税到非关税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不论是对西方经济学说,还是对世界各国 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影响。凯恩斯的思想后来形成了资本主义改良性质的主要思想体系,即凯恩斯主义及其流派凯恩斯学派,其追随者也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者。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首次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轰动,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 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该书中提出的关于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消除失业和克服萧条的新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 一本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三)代表人物 1929~1933年的大危机 (四)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1、历史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陷入长期萧条,市场问题非常尖锐,国外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面对这一局面,资本主义国家过去所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显得无能为力,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运用政权力量直接干预对外经济活动,力求通过人为措施,扩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