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5∕T 1794-2018 澳洲龙纹斑人工繁殖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4-04约3.1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B52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94—2018

澳洲龙纹斑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ArtificialpropagationtechniquesforMaccullochellapeeliipeelii

2018-11-22发布2019-02-22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5/T1794—2018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繁殖场的环境条件 1

4亲鱼培育 1

5人工催产 2

6孵化 3

7记录 4

DB35/T1794—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本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福州大学、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畜牧水产局、福建省连城县文亨镇畜牧兽医水产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土炎、饶秋华、张志灯、刘洋、罗钦、任丽花、陈剑锋、张斌、汪金成、黄文华、谢飞龙、郑云云、翁伯琦。

DB35/T1794—2018

1

澳洲龙纹斑人工繁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peeliipeelii)繁殖场的环境条件、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和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澳洲龙纹斑的人工繁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1008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DB35/T1074福建省水产苗种场建设规范

3繁殖场的环境条件

繁殖场建设应符合DB35/T1074要求,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其中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繁殖场周边无污染源,生态环境适宜苗种的生长。

4亲鱼培育

4.1设施设备

4.1.1培育池

可使用土池或水泥池。土池面积1000m2~2000m2,水深1.5m~2.0m;水泥池面积200m2~

500m2,水深0.6m~1.0m。亲鱼入池前15d左右进行清塘消毒,药物清塘消毒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

4.1.2增氧设备

每口土池池塘配备3~4台功率0.75kw以上的叶轮式增氧机,水泥池配备1~2台功率0.75kw以上的叶轮式增氧机,并配备2~4个微孔曝气盘。

4.2亲鱼来源

亲鱼来源于有相关资质养殖场的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子一代。

2

DB35/T1794—2018

4.3亲鱼的选择

4.3.1外观

形态特征符合澳洲龙纹斑的分类学特征,体形正常、体质健壮、体表完好无损伤。

4.3.2繁殖年龄和体重

繁殖年龄6龄以上,个体体重在5kg以上。

4.4亲鱼放养

4.4.1亲鱼消毒

下塘前用2%~3%食盐水浸泡5min~10min。

4.4.2放养密度

采取专塘培育,密度为200尾/667m3~300尾/667m3。

4.5饲养管理

4.5.1饲料

投喂的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0%~48.0%,配合饲料卫生指标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

4.5.2投喂量与频率

培育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每年6月至11月加强亲鱼的营养,一般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冬季低温期间,视情况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或停喂。日投喂量以亲鱼总体重的

0.5%~1.5%为基数,视摄食情况适当增减;催产前1个月,适当调整投喂量,以10min内吃完为准。

4.6日常管理

4.6.1巡塘

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水质变化、亲鱼摄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6.2换水与冲水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稳定、清爽;产前1~2个月,每天冲水2h~3h。

4.6.3病害防治

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g/m3~20g/m3;发现病鱼及时捞出治疗,治疗药物应符合NY5071的规定;发现死鱼及时捞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