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新方案】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配套课件】专题3 2 辛亥革命.ppt

发布:2016-11-25约6.49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国家图书馆珍藏了一幅近代西 方人绘制的《老北京风俗地图》。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戊戌政变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辛亥革命 解析:从图片本身看,一名革命者手持斧头砍向一个扎辫子的人,再联系图片下方的文字:REVOLUTION(革命) (1911~)。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图片反映的是辛亥革命。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2] (2011·海南高考)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任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A项体现了辛亥革命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故选A项。 [答案] A [题组冲关] 3.《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 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 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 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 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B项错在“持续”二字,实际上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其他外因影响,发展也是艰难曲折;C项错在“封建制度”,应该是“封建君主专制”,“封建制度”依然存在;D项错在“实现了”,实际上由于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没有实现。A项用“揭开……篇章”,表达准确,故选A。 答案:A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 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 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 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寻找答案,直接归纳材料要点即可;第(2)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加以简单概括即可,注意答案要全面。 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变化:从改良到革命。 (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革命派争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关键词——辛亥革命铸就民主丰碑,民族资本主义喜获“短暂春天”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1894年,孙中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 (2)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第二年革命党人建 立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1912年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 实。 关键词——辛亥革命铸就民主丰碑,民族资本主义喜获“短暂春 天”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20世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