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须墓水滴墓 - 中国考古.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小石圈”、“胡须
墓”、“水滴墓”遗迹的文化思考
巫新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017 6 3
在丝绸之路 (新疆)国际文化传播发展中心 年 月 日至
23 日组织进行的 “丝绸之路 ·天山道”科考活动中,我们在石林古
道通往巴音布鲁克方向的道路两旁发现了很多古墓葬遗址。其中,在
伙什托里盖墓群中穿插排列于圆形石堆墓之间的“小石圈”地表遗迹
及沿伊克赛河继续向前行进时在道路两旁发现的“胡须墓”和“水滴
墓”引起了我个人的关注。其他地区发现的同类型遗址年代早至公元
7 5
前 世纪晚至公元 世纪,而本文讨论的上述地表遗存所在的伊克赛
河岸是沟通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南部以及伊犁河谷的重要通道(图
一)。学界已有的观点和论述不再赘述,仅就我个人判断上述地表遗
迹蕴涵的文化内涵可能和拜火教 (又称祆教、琐罗亚斯德教等)的信
仰与传播有关,做一下简述。
6
最迟于公元前 世纪,早期的拜火教文化已经覆盖中亚广大地
区,包括天山区域。近年来伊犁河流域出土的多件拜火教祭器——承
1
兽青铜祭盘就是证明,此类文化影响持续至少千年以上。
1 巫新华:《新疆与中亚承兽青铜祭盘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意涵——从帕米尔高原吉尔赞喀勒墓群考古发现
2017 3
圣火坛中卵石的数目谈起》,《新疆艺术》, 年第 期。
图一 新疆 “丝绸之路 ·天山道”巴音布鲁克草原综合科考路线示意
图 (巫新华绘)
一、 关于圆形石堆墓之间的 “小石圈”地表遗迹
伙什托里盖墓群位于和静县巴音郭楞乡西部的伊克赛河北岸,墓
150
葬共约 座,地表形态为大小不一的圆形土石堆,部分土石堆外有
圆形的环壕。墓葬或十余座或数十座为一组,呈西南向东北链状排列。
这种链状排列的墓葬形式从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一直是整个天山草
原比较常见的墓葬形态,属于典型的草原文化。我们发现,这些链状
排列的石堆墓间还穿插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圆形石圈,圆石圈大多由8
块石头围成,它们与链状分布的墓葬一起构成了伙什托里盖墓群的文
化语境。(图二)
图二 新疆伙什托里盖墓群中由“8”块石头组成的石圈
拜火教作为最早形成理论体系的宗教,其影响遍及亚欧大陆各区
域,拜火教徒的灵石崇拜、“圆形”崇拜以及对 “数字”的崇拜,在
伙什托里盖墓群遗迹中或有呈现。《阿维斯塔》记述:世界第一个创
造物是 “天空”,写作asman,现代波斯语意为 “天空”,但在 《亚什
Yasht asman
特》( )中 的意思却被译作 “石头”,由此可见在拜火教
2
徒观念中,不论“天空”还是“石头”都是世界第一个创造圣物,这
一传说背后注入了灵石崇拜的文化观念,也蕴含着通过灵石向以神主
阿胡拉 ·马兹达为首的诸善神祈愿福佑等寓意。
“圆形”作为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几何图案,因其开头和结尾
在同一个点而具有简单的完整性形式,所以早在石器时期就被人类认
为是最完美的图形,常被用来指代神祇,从而屡屡出现在古代人类的
2 龚方震、宴可佳:《祆教史》,第28页,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艺术创作中。在拜火教发轫之前,“圆形”常被用来指代太阳神,但
·
在拜火教徒的观念中,“圆形”则象征了以神主阿胡拉 马兹达为首
·
的诸善神。阿胡拉 马兹达不仅是太阳的化身,还是神之造物最强大
和有力的物事,是“善”的本源,是智慧、善良、真诚、纯洁、仁慈、
创造的体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