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野外研究方法和内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野外工作的前期准备
1.1调查问题的确定
1.1.1不得不调查的问题
做野外调查之前,第一项工作不是考虑怎么去调查,而是考虑如何避免去调查。实在非调查不可得,非野外不能解决的工作,那才是需要调查的主题。
1.1.2调查问题意识的形成
即调查究竟要解决一个什么核心问题。(它需要事先的实践经验,但同时又需要在调查之前作出判断)
1.1.3调查问题的设定方法
①文献分析与相关领域成果整理:问题设定前提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形成自己初步的问题意识,在此基础上,具体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已有的文献和成果进行梳理,对自己的问题意识进行修正和细化。包括对相关的已有著作、论文、报告、会议及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对已有的统计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过去曾经做过的类似调查的结果进行检查等。通过这些分析再次确认什么是不得不调查的内容以及调查的主题。再次基础上,再进一步就相关的概念、假说及问题本身作详细说明。②问题的表述与概念界定③分类、假说和问题说明。
1.2室内的资料准备
1.2.1文献的检索和整理
调查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后,接下来回头对既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以便再次对问题意识进行深入理解,并为进一步的野外调查工作设计理清重点。因此,文献的检索和整理是调查准备的重要环节。①文献的检索②文献的整理:专门的文献整理主要是指对文献内容、方法的分析,对相关数据的核实,以及对各类文献之间相关关系的整理。(目的:一是熟悉和了解本调查涉及的已有研究成果,确认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二是比较和分析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本调查研究的方案设计提供借鉴;三是提取核心参考文献和核心背景文献,未将来调查结果的解释提供基础借鉴)(怎么做?125)
1.2.2已有统计数据的分析
实证分析不能仅仅研究文献。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所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资料的“量”的特征进行整理。每年国家、省市统计部门以及相关的研究单位都有一些面上的和专项的统计结果公布,这些统计数据很可能是想要调查的,或者和调查问题相关的信息,可以作为调查工作的前期参考资料。通过野外调查可以或得一些宝贵的一手数据,但是,如果所调查的问题已有现成的数据可以利用,或者通过现成数据的或用可以间接导出,那野外调查中就应当回避或减少这部分调查内容,以节省费用和时间。另外,对于无法通过自身调查获取的数据,也需要在调查进行之前作出安排,确认数据的所藏地点及获取可能性。通过已有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使野外工作的目的、问题更为明确,也可以使野外工作的时间和经费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因此,调查之前的统计资料整理和分析是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1)统计资料的搜集:可以先从网络开始。各级统计局的官方网站,各级政府部门的统计公报,一些研究机构如大学研究所、调查研究中心,来自于各大媒体报道转载的数据等;政府部门编辑出版的各类统计资料时官方统计数据的主要载体,也是各类宏观、微观数据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一些来自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专题调查数据,比如通常由国土局、房管局或房改办提供的居民住房状况、居民购房意愿等调查数据;另外,一些专业的调查公司、数据公司以及一些其他商业机构、研究所会基于某种目的进行一些调查,并散发相关的数据。(2)主要的统计资料类型。第一类是定期统计报表。就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自上而下地布置统一的报表,然后自下而上地逐级上报汇总报表,形成统计资料;第二类统计资料是普查数据。普查是由政府动员、组织各方面力量在某一时段专门进行的一次性调查,常用于一些重要的国情数据以及不适合采用定期报表的专题。第三类统计资料是抽样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时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被调查分析总体中随机选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从样本数据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统计方法。最后是其他调查数据,比如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数据等。(3)已有统计资料的分析。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是:先核实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设定和检验假设,最后再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其中,检验假设中要注意利用手头现有数据,对调查问题的相关内容进行假设检验,用分析结果进一步细化调查问题和调查方案设计。这是统计数据的重点。
1.2.3野外调查需要准备的主要资料
主要包括:制作联络手册、通讯录;将前期搜集的专业文献分类整理,制作文献目录、文献册和相应的电子文档;准备相关的身份证明、调查说明材料;进行初步的支出预算等。另外,还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在调查计划确定之后进行,比如准备有关调查对象的背景资料、有关调查的进度和具体工作指引、制作具体的调查费用支出计划等。如果确定要做问卷调查或访谈,还需要准备问卷和访谈相关的资料。
1.3调查计划的制定
1.3.1调查任务
因调查研究的类型而异。调查因其目的一般可分为描述性调查和解释性调查两类。描述性调查一般不需要事先进行周密的假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