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研究 第九讲 经济地理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讲经济地理学 考研试题 第一章 绪论 1、东北师大2000年,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出发,阐述你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理解。10分 2、东北师大2001年,简答解释地理学的综合性。4分 3、华东师大2005年,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4、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25 5、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试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20 6、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杨万钟先生主编的《经济地理学导论》和李小建主编的《经济地理学》结构框架各有何特点?10 7、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你作过或拟作何种研究?请介绍你的研究思路。20 8、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30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1、东北师大2001年,设计一个评价区域投资环境方案的基本框架,表达式不限。10 2、华东师大2005年,简述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3、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试述区位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0 4、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产业集聚是如何对经济活动区位起影响12 5、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因素,其通过哪些方面对经济活动起影响?结合实例分别阐述。23 6、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主要区别。13 7、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如何对经济活动起影响。13 8、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年,交通网的连结度。4 9、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年,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10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东北师大 1999年,原料指数3 通达性,写出表达式。3 2、东北师大2001年,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是什么? 3、华东师大2002年,概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要点。 4、华东师大2005年。简述工业区位论的发展。 5、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区位论和人地关系论的研究进展如何?试分析说明两类理论间的联系。25 6、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试比较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20 7、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如何正确看待韦伯工业区位论。28 8、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简述农业用地的杜能圈结构形成机制,阐明如何正确看待杜能农业区位理论。23 9、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年,韦伯的劳动费指向论,4分。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1、华东师大2005年。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发展 2、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12 3、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年,中心商品。4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区位 1、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举例说明地理现象的空间扩散规律20 2、哈尔滨师范大学2004年,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10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1、华东师大2005年。分析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2、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试分析跨国公司不同功能组分的区位特征20 3、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及其最新变化。20 4、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简述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特征,并结合实例论述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26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1、东北师大2000年,谈谈你对区域与城市关系的认识。10分 2、东北师大2002年,论述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及实践意义。10分 3、东北师大2002年,分析城市扩散机制与途径。10分 4、华东师大2000年,试述现代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及其特征 5、华东师大2002年,简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6、华东师大2003年,简述多核心模式与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关系。 7、华东师大2005年。区域空间结构的内涵 8、华东师大2005年。论述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9、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试述对区域经济结构进行合理性评价的基本标准20 10、华东师大2002年,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11、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论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30 12、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试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20 13、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简述增长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 14、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何谓区位指向?简述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的通常表现形式12 15、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应如何评价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23 16、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农村工业化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组织过程,阐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地区发展的作用28 17、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何谓主导产业?简述主导产业的重要功能。13 18、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何谓技术创新?简要说明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和结果13 1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