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中流砥柱,其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已成为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必须从大学开始培养和建设,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阐明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等方法,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四、研究过程与现状分析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不足。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并不充分,甚至存在认识误区和传统思维束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体制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文化符号,其传递需要媒介和途径。然而,在当前大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渠道较为有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3. 大学生择业倾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矛盾。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这使得一些大学生不得不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金钱等物质利益,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产生了矛盾。
五、建议和对策
1.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打造以德育为先导的教育体系。
2. 拓宽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教育活动,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3. 实行多元文化教育。积极推进多元文化教育,注重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从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文化自信。
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活动和实践课程等形式,融入到学生生活和实践中,鼓励大学生着眼大局,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及道德修养。
六、结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在实施中,应充分挖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显示全部